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9/30

洋將記:那些年的外籍球員父子檔

中職史上不乏許多父子檔,如王光輝、王威晨和陳威成、陳冠偉等,但有些洋將們也是子承父志,父子檔都是職棒選手。 本次洋將記特別篇挑選7對外籍選手父子檔,也許未來假以時日,我們能看到首對父子都曾打過中華職棒的組合,增添更多有趣話題。

作者:小楓康

中華職棒三十餘年的歷史中不乏許多父子檔,以本土選手來說如蔣坤珄和蔣少宏、王光輝和王威晨與陳威成與陳冠偉等,但鮮少有球迷討論外籍選手的父子檔。這次洋將記的番外篇,將帶球迷一起回顧父親或是兒子曾效力於中職的球員們。

 

請繼續往下閱讀

1.強龍(Jose Cano)、Robinson Cano

 

若提起印象最深刻的父子檔,球迷最先想到的絕對是Cano的組合。父親強龍曾在職棒三年到五年間效力於統一獅,後續又於職棒9年和10年轉戰味全龍。尤其是統一獅時期的中文名字更是讓所有球迷永遠忘不了的阿Q,因為這是統一集團旗下一款泡麵的名稱。在來台前,統一更曾因為他的加盟,與三商虎隊槓上。

 

阿Q來台時曾掀起不少波瀾(圖片來源:私人收藏)
請繼續往下閱讀

 

阿Q擁有短暫的大聯盟經驗,於1989年效力於太空人隊,離開大聯盟體系後來到墨西哥聯盟打拚幾個球季,最後於職棒3年來台。當年他的成績並不突出,帳面上自責分率是偏高的7.26,沒想到隔年他成為球隊的主力戰將,24場出賽吃下123.1局、6勝和2.85的自責分率,還跟隨球隊殺進總冠軍賽,獲得年度最佳進步獎的獎項,是外籍球員史上第一也是最後一位拿下這座獎項。

 

可惜職棒5年他的表現大幅退步,季中遭到解約,又回到墨西哥打球。幾個球季後,阿Q再度回台並改名為強龍,幫助龍隊奪下總冠軍。2000年後強龍正式退休,主要致力於社區棒球和女子棒壘球,更數次代表國家隊擔任投手教練。與他同時來台的羅飛曾提到,自己會來台灣的原因正是因為強龍的介紹,因為兩人過去在休士頓太空人時期是小聯盟的隊友。

請繼續往下閱讀

 

Robinson Cano在全壘打大賽中獲得父親餵球而奪下冠軍(圖片來源:El nuevo Diario)

 

強龍的兒子不用多說,是全台球迷熟知的Robinson Cano。兒子Robinson除了因為強龍曾來台打球而有不少版面外,當時他效力的洋基隊中,恰好是王建民的全盛時期。Robinson Cano是一位有不錯攻擊能力的二壘手,生涯擁有335轟和124的OPS+,是當年洋基能奪下世界大賽冠軍的成員之一。不過生涯後期飽受傷勢和禁藥影響,加入大都會後的4年間只有168場出賽,雖然今年初仍參與加勒比海大賽,然表現早已不復當年威猛。

 

2.瑞奇、小瑞奇

 

第一對父或子曾效力中職,且同時具有大聯盟資歷的父子檔是Cano父子,接下來這對父子檔同樣都具有大聯盟經驗,那就是來自巴拿馬的瑞奇父子。瑞奇是中職元年開幕的16位外籍選手之一,在老球迷眼中,他的球速相當飛快,是早年的速球王,最快時速來到152公里。同隊的名捕曾智偵曾表示他的球路很快也很重,打擊練習的時候最不想遇到的投手就是他。

 

瑞奇於職棒二年幫助統一獅封王(圖片來源:私人收藏)

 

瑞奇離開獅隊後前往大聯盟體系一搏登上最高殿堂的機會,他順利在1993年登上大聯盟,累積10場出賽後,於1996年重回台灣加入兄弟象。當時黃衫軍從三連霸的高檔中陷入低潮,若非瑞奇、威爾等投手力挽狂瀾,很有可能會提前落入墊底。從大聯盟回台的瑞奇,個性更加沉穩,三振功力更是大幅進化,還在離台前的最後一場投出單場16次奪三振的精采表現。

 

總計瑞奇在台5個球季,繳出36勝和3.20的自責分率,其生涯23.6的奪三振率一度是中職500局以上投球局數中,三振率最高的投手,直到近幾年才被德保拉超越。瑞奇離台後,轉往墨西哥聯盟打拚兩個賽季,還曾在2001年世界盃代表祖國出賽。退休後他主要擔任WBSC的技術委員,能在不同的盃賽中看到他的身影。上個月剛結束的U18賽事和今年初的經典賽預賽,瑞奇兩度返台,與許多球迷敘舊,也和老朋友相聚。

 

瑞奇目前擔任WBSC技術委員(圖片來源:Carter的異想世界

 

其兒小瑞奇傳承老爸飛快的火球,全盛時期最快速度上看100英里。近幾年小瑞奇主要在墨西哥和多明尼加討生活,去年在多明尼加聯盟,小瑞奇有著無責失分的好表現,讓他今年初獲得馬林魚隊的小聯盟合約,然而在幾場荒腔走板的出賽後黯然遭到解約,回到墨西哥發展。冬季聯盟小瑞奇將加入墨西哥太平洋聯盟的棉花農夫隊,和去年來台的洋砲R.羅薩成為隊友。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