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11/03

《從年輕人到銀髮族都適用的無痛登山肌力訓練》肌力不足膝蓋痛?你需要改善「下坡」力量

很多人在下坡時會膝蓋疼痛,主要原因為「疲勞」,疲勞導致肌肉延遲反應,肌肉延遲反應導致關節不穩定,而不穩定會引發緊繃,若持續進行走動,緊繃最終會轉變成疼痛。

從年輕人到銀髮族都適用的無痛登山肌力訓練:從健行、郊山到高山,為各階段山友量身打造的肌力與體能訓練保養法,預防、解決登山造成的疼痛與不適

梁友瑋(山姆伯伯) 著 / 臉譜出版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下節錄自本書 p.178-184)

實際狀況中,很多人在下坡時會膝蓋疼痛,主要原因為「疲勞」,疲勞導致肌肉延遲反應,肌肉延遲反應導致關節不穩定,而不穩定會引發緊繃,若持續進行走動,緊繃最終會轉變成疼痛。而為什麼會出現疲勞,有兩個常見的原因:

第一是「只喝水」。登山過程中沒有補充運動飲料及熱量,導致肌肉疲勞,而下坡跟上坡相比,下坡由於「高度差」與「速度」,帶給膝蓋的壓力更大(數倍體重),因此更容易加劇肌肉疲勞的結果。

第二是「沒有事前的準備計畫」。如果你平時沒有規律從事登山或長時間行走的活動,而是臨時與朋友約了登山行程(半日或一日),即使你平常有規律運動或從事肌力訓練,但身體並不習慣長時間在崎嶇不平的陸面行走,就容易使肌肉產生疲勞。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遇到上述這種臨時約定的情況,除了記得攜帶水、運動飲料及補給外,在過程中也要適時安排休息時間,讓肌肉獲得恢復。登山過程中,不要等到「快爆掉」的時候才休息,這時身體所需要的恢復時間會比你預期來得長,而疲勞的累積很容易影響到後面的行程。

不管是上坡與下坡,如果剛開始登山就覺得膝蓋不適,跟疲勞就無太大關係,可能是肌肉延遲反應(透過肌肉喚醒術來解決)、非肌肉組織受傷(如半月板,找尋醫師做檢查)或肌力不足以負擔登山所帶來的壓力等。

而針對肌力不足所導致膝蓋疼痛的問題,可以透過肌力訓練來解決,尤其是離心階段(順著重力的方向移動)的動作控制。以下肢膝主導動作的分腿蹲來說,指的是身體由上往下的過程(圖6.1)。

【圖6.1 分腿蹲】
請繼續往下閱讀

實際教學時,我不會特別要求身體往下要放慢,但至少是有控制的情況。以分腿蹲為例,我會在後腳膝蓋正下方放置一個軟墊,往下蹲的過程中,讓膝蓋輕點軟墊,而不是以自由落體的方式重擊軟墊。若沒辦法控制落下的速度,代表重量選擇太重,建議減輕重量。記得,先求「控制」,再求「漸進負荷」,才是透過肌力訓練來預防傷害的關鍵。

有時在團體課中,遇到學員急著做完的情況,我會利用手機的節拍器APP(圖6.2)來控制下蹲的速度,將節奏(tempo)設定為60,APP 會發出「答-答-答-答」的聲音。我會提示學員,動作往下的過程中會經過三個「答」,第三個「答」的時候剛好讓膝蓋輕點到軟墊,點到後再順順地站起來,然後反覆持續進行。

【圖 6.2 節拍器 APP】

只做肌力訓練其實是不夠的,因為肌力訓練的肌肉收縮是「慢」速的,即肌肉經歷的是慢速的離心過程。但在登山下坡時,肌肉是快速的離心過程,身體帶著較快速度往下走時,下肢必須快速地進行減速,不讓身體跌倒。因此,若在訓練時沒考慮到「速度」,在實際面臨下坡考驗時,由於肌肉不適應,在連續下坡一段時間後,可能還是會腿軟、站不穩。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會安排「原地墊上前弓步」(圖6.3)。這個動作需要的空間不大,而且包含了「高度差」及「速度」兩個元素,可充分發展下肢面對快速離心的耐受能力,這不僅適用於登山,也適用於越野跑運動。在此提醒一下,前弓步是屬於動態版本的「分腿蹲」,難度比分腿蹲更高,更需要下肢肌力及身體控制,建議先掌握分腿蹲後再練習此動作。

【圖 6.3 原地墊上前弓步】

原地前弓步

首先,從原地前弓步開始練習,以右腳為例:

  • 步驟1:站姿,雙手自然垂放(圖6.4)。亦可讓右手彎曲,使手掌的位置在右胸前方。
  • 步驟2:想像身體是一塊木板,身體往前落下,然後右腳向前踩在地上,同時左手彎曲,手掌位置在左胸前方,而右手自然垂放,手掌置於右邊臀部旁邊。整個腳掌都踩在地上後,不要讓身體再往下,而是盡快地讓身體煞車(圖6.5)。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