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2013年,當時的費城人戰績低迷,以73勝89敗、0.451的勝率排在聯盟倒數第七。也因此,他們在2014選秀會手握第七順位,希望能找到球隊未來的建隊基石。
最終,他們選擇了來自路易斯安那州大的右投Aaron Nola。這是他第二次參加業餘選秀,前一次為2011年,那年Nola在第22順位被多倫多藍鳥相中,然而他選擇不和球隊簽約,反而選擇到大學精進自己。經過三年的努力,Nola不斷用表現抬高自身身價,成為備受矚目的大物新秀。
來到費城,Nola沒有辜負外界對他的期待,短短半個賽季就升上2A。再加上那時的費城人多以培育新人為目的,很快地,Nola就在隔年季中被拉上大聯盟,並於7月21日迎來生涯初登板,面對光芒主投6局只被打5支安打,失掉一分為對方先發投手Nate Karns擊出的陽春彈(同時也是Karns職業生涯唯一的安打及全壘打)。可惜當天球隊打線熄火,終場以0:1輸球。
儘管Nola吞下首敗,但優秀的投球內容讓他躋身成為球隊輪值的一份子,他在剩餘賽季先發出賽12場,該年合計繳出6勝2敗,防禦率3.59的成績,證明自己能站穩大聯盟的舞臺。
經過半年的洗禮,Nola在2016年迎來首次大聯盟開季,前兩個月他威風八面,三振功力的成長有目共睹,防禦率和FIP皆為2.88,後者更是在同期排進聯盟前十。然而,他從六月開始面臨撞牆期,再加上運氣影響(BABIP高達0.454),使他的帳面成績慘不忍睹。也有一說是Nola受到傷勢所苦,因為他在不久後被放入傷兵名單,經檢查,他的尺骨附屬韌帶及居肌腱都有輕微的傷勢,後續接受PRP注射治療,整季報銷。
2018可說是Nola的生涯年,不僅擔任球隊開幕戰先發,還首次入選明星賽。數據方面,防禦率2.37在國聯只輸給當年Jacob deGrom史詩級的1.70,bWAR 9.7、fWAR 5.5分別在全聯盟排第一跟第七,在國聯賽揚獎票選中獲得第三名,前兩名分別為deGrom和Max Scherzer。
如此表現加上即將邁入第一個薪資仲裁年,費城人隊與Nola在休賽季談妥一份4年4500萬的延長合約,外加200萬的簽約金和第五年(2023年)1600萬的球隊選擇權。
合約期間,Nola長時間扮演稱職的頭號先發,轉眼間,此張合約也快要走完,這代表著Nola將首次踏入自由球員市場。究竟Nola這次能獲得多麼優渥的合約呢?
首先看他合約年的表現,本季先發出賽32場,防禦率4.46、FIP 4.03難免令人感到失望,其中最大原因就是容易被長打狙擊,今年Nola總共被擊出32支全壘打,為全聯盟第七多。除此之外,他投球時對方打者的長打率0.425、出色擊球比例8.3%、強擊球比例38.5%、甜蜜點比例36.3%全都是生涯最糟,使得開始有人懷疑,Nola的球威是否還在?
從FanGraphs的Pitch Modeling我們可以發現,Nola的球威確實存在下降趨勢,本身不以速球見長的他,過往主要藉由四縫線、伸卡、曲球等球種交互使用達到壓制效果,不過本季他球威下滑最明顯的就是那顆常用來當作Putaway Pitch的曲球。由下表我們能發現,Nola的曲球雖然仍有聯盟平均之上的水準,但相比過往就差強人意,這也多少能解釋他今年投得如此掙扎的原因。
評價系統 (聯盟平均)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
PitchingBot (50) | 67 | 63 | 64 | 53 |
Stuff+ (100) | 147 | 126 | 129 | 118 |
即便球威稍微減少,優秀的控球還是讓Nola保有競爭強度,一樣參考上述兩評價系統之數據,單論控球這塊,botCmd給出的分數為66,Location+的數值為107,在所有符合投球局數的投手中,雙雙排名聯盟第四,可說是十分擅長將球投在打者不易攻擊的區域。
綜合以上兩者,再將一些其餘因素列入計算所得出的整體評價,無論是PitchBot或Stuff+,Nola都在聯盟排行前十名,甚至贏過Justin Verlander、Blake Snell等知名投手。
除了例行賽要繳出好成績,季後賽能穩定發揮也是大咖球星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像Bryce Harper就是直覺想到的最佳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