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11/19

《快艇航行筆記》淺談 James Harden 加盟第一勝,四名球星總有人得犧牲

與火箭一戰最大的收穫是,快艇首度找出讓 Harden 打出正面效益的陣容。Leonard、George、Harden 一起上場正負值高達 +24。先前被批評過於客氣,Harden 確實展現更多侵略性以及主導權,增加持球切入的頻率,比起原先被動地在弧頂等待隊友跑位,由自身持球發起的進攻,有效活絡、串流快艇的多點攻勢並讓主軸更加明確

作者:Ken

Russell Westbrook 於今年二月加入洛杉磯快艇,當時也是一片看衰,讓球隊猛吞一波 5 連敗。事隔九個月,同樣被認為打破化學效應,甚至稱為毒瘤、毒藥的 James Harden,加盟快艇開場又是接著一波 5 連敗。直到昨天面對火箭才止敗,沒讓難堪的紀錄延續,還是由 Harden 的關鍵 3+1 三分球定勝負,讓快艇眾球員、球迷能鬆一口氣。而這篇會是比較粗略的簡談,稍微聊一下近幾場比賽的觀察與想法。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手上握有 4 名球星,快艇採取的是分組上場的形式,盡可能讓場上保持有 2 名球星坐鎮,目前主要是由 Harden 搭配 Kawhi Leonard,Westbrook 則和老隊友 Paul George 一起,最終盤再視情況進行調配。鮮少一次擺出 4 名球星,過去 6 場比賽平均只有 15.2 分鐘,到了與火箭一戰更是直接掛蛋,4 球星早已經不再快艇的輪替選擇內。

其實從與金塊一戰,快艇就開始明確地把 Westbrook、Harden 拆開使用,該場第四節是先由 Westbrook 打前半段,後面才由 Harden 接手,完全變成輪替關係。兩人同時在場的時間從前 4 場約 18 分鐘,到最近兩場只剩下 8.7 分鐘。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是開玩笑,Harden 在快艇初登場就是一個獨立的 System,所有人與他都連不了線,球星適應不良,不知道彼此如何配合,而先發中鋒 Ivica Zubac 更無法習慣 Harden 那刁鑽的傳球高度,擋拆屢屢是奶油手收場。數據顯示,Harden 過去六戰只要上場,快艇的淨效率值會變成 -12.3,若撇除只打了一場比賽的 Daniel Theis,也只有他的老戰友 PJ Tucker 更淒慘。

不過 Harden 只是快艇其中一個問題,這支隊伍原先的系統也是一塌糊塗。交易後前鋒陣容徹底掏空,以及替補中鋒 Mason Plumlee 不幸在 Harden 加盟第一場就受傷,導致人手嚴重匱乏,輪替怎麼搭配都是又老又矮,要不是承受 Zubac 被拉到外圍狙擊的風險,不然就只能看總教練 Ty Lue 喪心病狂的小球實驗。因此即便 Harden 不在場上,快艇也只能有 +4.7 的淨效率值,換成正負分實際也只有 +1.5。

甚至說起 Leonard、George 狀況也不慎理想。理應要卸下持球責任,專注得分的 George 仍舊是各種低級失誤滿天飛,加上忽冷忽熱的進攻水感,還是那名不穩定的二當家,而 Leonard 本季至今中距離更是低迷得可怕,以往 45% 以上的準度,現在均三成都不到,關鍵時刻屢屢打鐵,要了快艇的命。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低迷的球星,會直接反映在快艇的攻守表現,因為他們現在就是支「單打大隊」。聯盟最高的單打比例,場均 12.6 次、每次得到 1.00 分,位於聯盟 72.4 百分位(到達 100% 代表最頂),優於平均水準,快艇也是聯盟最頂的 P&R Ball Handler 進攻者,每次出手可達 1.05 分、聯盟第一。另外,快艇球員平均觸球時間在 2 秒以內的出手,僅佔整體 46.5%,這是聯盟倒數第二的成績,代表多數時候,快艇的進攻都是由單一人盤球超過 2 秒後才會出手,更甚之,傳接球次數、二次助攻、潛在助攻都是聯盟最少。

各種數據都顯示,快艇在拼巨星球,以他們的陣容來說無可厚非,偏偏打法卻很粗糙,戰術過於單調且缺乏耐心,總想要一次傳球就讓得分手進入得分位置,缺乏傳球、拉扯防線的過程。最常見的就是持球者站在弧頂,等待另一名球星試圖穿過隊友的掩護,來到 45 度角接球,但此時他不一定有空擋,甚至連錯位也未形成,接著已經把 24 秒時間花掉一半,再運球晃個 5 秒,最後草草外線出手。

與火箭的最後一擊就是最好範例。Harden 在進攻時間還有 17 秒的時候過半場,接著花了 6 秒把球交給 Leonard 執行,然後他又運了 5 秒發現沒機會,於是把球丟回給 Harden 拆炸彈。快艇到底為最後一擊設立了什麼?Leonard 在第四節能頻繁找到 Fred VanVleet,卻又在關鍵時刻選擇硬幹身材條件、機動性都不錯的 Jabari Smith Jr.,這結果和 Leonard 自己帶球過半場有什麼兩樣?快艇陣中目前 C&S 最佳的 George,只被作為空間射手,最後一擊站著動也沒動當木樁。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