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本站榮譽名人堂作者大艦巨砲主義提供中職34年各隊投打數據統計,讓小弟我可以從數據的角度,來探討為何上半季的統一可以開低走高,並靠著客場3連勝正式超車桃猿,並拿下上半季季冠軍;然而下半季卻直線失速,直到最後一戰才把爐主位置讓給了富邦悍將,就讓我們先從各隊上下半季總體投打數據表現開始吧!

上、下半季投打總評
| OPS+ | ERA+ | ||
上半季 | 下半季 | 上半季 | 下半季 | |
味全 | 95.9 | 92.6 | 92.3 | 117 |
桃猿 | 108.4 | 121.6 | 93.3 | 96 |
統一 | 111 | 98.9 | 136.4 | 92.3 |
兄弟 | 94.1 | 95.9 | 94.8 | 96.3 |
富邦 | 90.1 | 90.1 | 94.7 | 101.8 |
上半季統一無論是OPS+或ERA+都位居全聯盟第一,所以戰績最好是很正常的結果,最讓人驚奇的反而是味全龍,用OPS+第3名跟墊底的ERA+,竟然可以打出第2名的成績;如果對比統一獅上下半季的攻守表現,OPS+數字上雖然有明顯的差異,但在5隊的排名中,只有從第一掉到第二,但ERA+卻是從上半季的排頭直接掉到了下半季的墊底,因此統一獅下半季的失速,投手戰力潰堤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
下半季本土投手戰力為何崩盤?
| 上半季 | 下半季 | ||
局數 | ERA | 局數 | ERA | |
洋投 | 253 | 2.42 | 223.2 | 3 |
本土 | 284.1 | 3 | 300.1 | 4.73 |
聯盟平均 |
| 3.72 |
| 3.68 |
上半季羅昂、布雷克、克維斯及勝騎士組成的4洋將先發輪值,合計幫統一吃了253局,占上半季統一投手總局數之47%,ERA更低到只有2.42,本土投手的平均ERA也只有3,均遠優於聯盟平均ERA 3.72。
很多球迷感覺下半統一洋將不太給力,然而布雷克、克維斯、藍道爾及布萊威的新洋將組合,也吃了223.2局,ERA雖由上半季的2.42上升到3,仍遠優於聯盟平均之3.68,所以下半季統一投手戰力潰堤的關鍵是本土投手,下半季ERA直接炸裂到4.73,如果再扣除一枝獨秀的古林睿煬,本土投手ERA會再攀升到5.2,所以下半季的統一很常在7局以後上演遙遠的最後9個出局數戲碼。
上、下半季洋投吃下的局數差距為29.1局,約等同洋將少先發了5場比賽,就統計上來看病沒有差很多,然而下半季開局統一直接讓了羅昂、勝騎士兩位洋投,而替補的布萊威、藍道爾分別到8/25、9/5才分別在一軍初登板,等同7/14到8/25將近7週的時間,統一只有布雷克、克維斯2位洋將,胡智爲也因傷8至9月直接退出先發輪值,導致統一連5位堪用的先發都湊不齊,先發沒辦法吃下穩定局數,導致牛棚工作量在下半季開局就瞬間爆量,好不容易9月盼來新洋將加入輪值,終結者陳韻文又因傷退出戰線,這些狀況都讓統一本土投手一直處在「補不齊」的狀態下,再加上又要跟味全競爭年度勝率第一的位置,直接壓縮教練團放手運用新人的空間,而這些都是導致下半季本土投手戰力潰堤的原因。
很多人會立刻想到,投手教練需不需要為這樣的狀況負責?首先,洋將補強過慢的責任並不在投手教練,而且對於今年剛接手的羅錦龍來說,要他背上養成不力的鍋真的有點強人所難,況且他在牛棚人手不足的前提下,依然盡力在追求戰績與避免投手過勞中求取平衡,我認為今年的他已經盡到了投手教練的職責,而明年牛棚的表現,或許就可以看出他調整投手的能力。
bamaboy.lee
每年都在讓洋將,只是看甚麼時候讓,開季讓,季中讓,一次都一個月起跳,有時候讓一個還不夠,還要讓兩個,別隊是至少兩個放在下面測,統一是等到沒法上了才要找
何裕安
應該是換球探吧
每年洋將都找得比別隊慢
那就是球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