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11/21

亞冠賽賽後報,投手群整體表現令人讚賞,細談本屆幾名重點中華投手表現,以及未來展望

本屆亞冠賽正式圓滿落幕,本屆中華隊雖然還是難以跨越日韓這高牆,不過還是有不少亮點存在,不同於上一屆是靠著旅外的陳冠宇吃下大量局數,本屆幾乎以全中職投手群為首的陣容投出相當不錯的成績與內容,這篇文章就帶大家回顧投手群的表現

作者:logic

古林睿煬

因為徐若熙選擇參加亞錦賽的關係無緣看到現役中職stuff最好的兩位先發土投合體頗為可惜,不過古林睿煬這次的投球表現與內容確實在日本媒體和國外球界引起不少討論,其熱度甚至上了日本X趨勢榜,在日版「PTT」5ch也有很多關於古林的討論,大多都是XX球團要不要挖等等,其中比較好笑的是有人說登板13場防禦率1.80卻僅有5勝,問天性質的投手很適合加入中日龍。

撇開社群媒體引起的炫風,細看古林這場比賽的投球內容真的是蠻令人驚艷,這場比賽古林的配球大部分與中職季賽相差不遠,以直球為主、曲球、指叉球為輔的策略,直球使用比例高達64%,搭配21%的曲球和11%指叉球剩下就是極少量的滑球。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場比賽古林的直球可以說是狀況絕好調,能夠非常積極的攻擊好球帶最邊邊角角的位置另外速度也可以穩定超過150公里,除此之外日本打者面對他的直球從揮棒上大多數都有受到擠壓或是有揮慢的情形出現,也因為揮棒時機較晚出現很多的反向擊球,就算是在日職中攻擊速球能力數一數二的佐藤輝明(今年對直球打率0.309 13轟)、牧秀悟(今年對直球打率0.295 15轟)、萬波中正(今年對直球打率0.294 16轟)第一次面對古林的直球幾乎都沒有出現扎實擊球,唯獨在體力下滑的七局一顆失投的紅中直球被森下翔太轟出去。

另外曲球也是個人看古林這麼久以來控制能力前幾出色的一場,主要在面對右打者的時候使用,經常在淺球數時積極拿來搶好球,這一場搶好球的能力強有時候也能精準投在9號位的位置,不過除了搶好球外這顆曲球基本上很難製造打者的揮空。

再來就是指叉球,古林的指叉球比較屬於進入本壘板前會小幅下墜的小叉(SFF),這一場比賽主要在面對左打者時使用,與直球配在同位置製造共軌的效果,其中在第一打席面對小園海斗和第二打席面對岡林勇希都有成功用外角指叉球讓對方勾成內野滾地球出局,但整場比賽古林對於這顆指叉球的控制能力只能說普普通通,大部分時候都沒有好的軌跡出現讓打者能夠輕易選掉。

所以整體來說這場比賽古林幾乎是靠他直球的stuff就完全封鎖日本年輕武士隊,但也看出他長久以來還有未來如果要挑戰更高殿堂會面臨的課題也就是缺乏能夠製造揮空的球種還有球種配置上略顯單調一些,往後如果能夠強化他的變化球就有機會出國擔任先發投手,沒辦法的話也是有機會靠直球的stuff出去但很有可能角色就會轉為後援投手。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克羿

是中職土投當中的「奇行種」,能夠自由自在的「操縱」曲、滑球的投手,配球上超過一半都是曲、滑球,灼見數據網上也顯示陳克羿擁有中職品質最好的曲球,這樣投球型態的投手綜觀整個中職歷史幾乎鮮少出現過,今年季初也靠著這樣怪異的投球特性讓各隊打者摸不著頭緒,只不過來到球季後段除了各隊逐漸適應並開始提防外,陳克羿控球的大崩盤也導致防禦率大爆炸,最終以4.61差強人意的防禦率作收。

只不過這場面對澳洲繳出7局2安打0失分的比賽陳克羿似乎找回上半季優異的控球狀態,另外也把他曲、滑球的藝術發揮的淋漓盡致。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場比賽陳克羿展現出了三種不同的曲、滑球,有在120-125公里左右的彈指曲球、125-130公里左右比較偏縱向軌跡的縱向滑球,還有125公里上下帶有斜切軌跡的滑曲球(slurve),三種變化軌跡的球路控制能力在這場比賽都相當出色,不管是淺球數或是球數落後亦或是決勝球種通通都是曲、滑球系列球種連發,也因為軌跡有些許的不同因此澳洲打者幾乎整場比賽都是有點摸不著頭緒的感覺,揮棒都變的相當彆扭。

陳克羿除了有變化多端的曲、滑球外,他的直球軌跡也較為特別,在進入本壘板前會有些微的位移,因此打者認爲很好打準備把球往上撈時就容易切成鳥飛,另外不斷使用曲、滑球攻擊後的突襲直球在這場比賽也有相當好的效果。

就如同洋砲福來喜一樣,澳洲的打者擊球點大多數都抓的非常前面,平常也都習慣面對150公里的以上的速球派投手,因此揮棒節奏也大多是瞄準速球系列,因此右打者的外角滑、曲球系列是他們明顯的攻擊死角,搭配只有差不多140公里的直球,對這些打者來說短時間內要適應較慢的速度和大量變化球的配球相當困難,因此這裡也要稍微歸功於情蒐部門,因為陳克羿這型的投手在面對球都跟的較裡面本壘板紀律極佳的日本可能就沒辦法討到太多便宜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