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發達以及棒球資訊量化成功,諸多小市場球隊逐漸突破資金帶來的困境,靠著各種方式突圍找出重返榮耀的道路。其中匹茲堡海盜隊就是小市場體現成功的代表球隊,靠著球探系統評估、完整且精密的教練團來整合戰力;再藉由各項數據量化、建立完善的訓練菜單來準確降低受傷風險,終於達成自1992年以來再度重返季後賽的榮耀,逐漸樹立起海盜體系的新理念。
雖然過往傲人的輪值圈因為傷勢折損不少大將,2014年球季海盜隊仍然靠著強大的牛棚戰力過關斬將,一路頂住壓力最後殺進季後賽。特別是陣中新竄起的29歲火球左投華森(Tony Watson)晉身為穩固的牛棚基石。
投手丘上動輒95、96英哩的豪速球壓制力十足,不僅繳出全國聯最多的78場出賽數;77.1局狂飆出81次三振、防禦率僅1.63。並在季中獲得生涯首次入選明星賽的機會,他也成了過去擔任布局投手的馬蘭辛(Mark Melancon)晉身守護神後、海盜隊新任的布局投手。
海盜隊靠著過去多半是球探眼中極具瑕疵的球員、或是被其他球團放棄的大聯盟邊緣選手,就如同早年因控球問題及肩膀傷勢的華森一般;但經過球團的再生工廠巧手打造一番後,卻能夠立即成為球隊主力,不僅有效降低團隊薪資,無損球隊戰力而能夠與其他球隊較勁,如此魔法般點石成金的做法無不令人稱奇。
晦暗棒球路
高中時期的華森投球型態跟現在有天壤之別,相較於現在犀利的速球與滑球交替;早年他習慣靠著85-87英哩左右的速球;搭配曲球、變速球等慢速球種,來吃定不擅長攻擊變化球種的高中打者。因此高中時期便累積29勝9敗、613次三振,防禦率僅0.10;並保有三場無安打比賽的紀錄。
球探對他高大身材跟左投優勢有所憧憬、再加上高中投手少有的變化球控制能力,一畢業就讓馬林魚在選秀會上選中,但最後因為升學理由而拒絕簽約;但在華森頭一個大學賽季開始前,他就遇上投手們最害怕的傷勢-有投手絕症之稱的「肩關節唇撕裂」;因此開刀而遲了一個賽季才投入大專棒球賽事,不過運氣還不錯的是復出之後,華森的壓制力仍然存在,儘管球速的品質不太穩定,靠著出色的變化球路仍然繳出不錯的成績。
也因為延遲一個賽季所致,在選秀規則上各球團可以提早指名華森;再加上左投的稀有程度,他一直是不少球團的口袋名單,但本人的簽約意願始終不明確,在2006年的選秀會上金鶯隊以後段序位的第16輪選擇華森,最終當然也沒有簽約。
事實上華森始終認為那一年受傷影響了球探對他的評價,因此一心一意的前往由大聯盟資助的夏季棒球柯德角聯盟(Cape Cod League)投球,那裡成天都有職業球探守候著;他也在該聯盟投出5勝2敗、防禦率2.44的成績,名列該聯盟潛力新秀第14名的評價,最終在2007年的選秀會上以第9輪順位正式加盟海盜。
消失的球速
進入小聯盟體系的華森發展並不如預期,對於低階等級的打者還有顯著的壓制力;但隨著層級上升強度加強後,似乎有些不足。特別是因為球速不足、勉強靠著控球跟變化球苦撐,在三振數量方面直線下滑、被安打率也偏高。
2009年賽季球團將他升到2A,但在春訓賽上球速異常緩慢,竟然只有在83英哩到87英哩左右,不禁令人懷疑華森的健康方面出了狀況。然而,開季後五場先發狂失14分、三振四壞比幾乎一比一,顯然不只是慢熱這麼簡單;果不其然經過檢查後,馬上因為肘部拉傷的狀況在傷兵名單裡待滿了整季。
隔年就接獲球團指示將轉為牛棚投手,因為小聯盟人手實在太多,如果無法短時間在某個位置上展現未來性,只能試圖轉換位置以求生存。以先發投手來說,華森挨全壘打的比例實在太高、球速也多半在88-92英哩打轉;太過倚賴變速球也是為人詬病的地方。
想不到進入牛棚的華森順利觸底反彈,繳出6勝4敗2救援、防禦率2.67;中繼出賽讓原本不算太快的球速向上發展、次要球種不足的缺點也順利淡化成功,再加上對左打者壓制力十足,就這樣找出了屬於他自身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