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小編去看高雄澄清湖棒球場看了場比賽
是中信兄弟象 VS 義大犀牛
為什麼要特別提到這個呢
因為今天是兄弟本年度第一次排出全本土打線
其實這一般聽起來也不怎麼稀奇
因為其他三隊也都是全本土打線陣容
但因為兄弟打線特別薄弱
所以今年就特地就叫了兩個都是內野手的洋將
但都因為登錄跟受傷問題無法上場
這對中信兄弟來說真的相當的傷啊。
其實在下我跟我爸爸都是看球超過20年的老球迷了
在中職的全盛時期場上最少都可以同時上場3位洋將
以職棒五年舉例來說
那時兄弟象除了三游排上路易士跟葛雷諾
在本土投手先發上場的狀況下還可以把帝波排中外野先發
整體打線的競爭力是相當強的
那時的洋將規定沒記錯應該是可以登錄五個,但同時可以上場三個
但解除登錄還可不可以重覆登錄這塊因年代已久,那時我年紀也還小所以就記不太清楚了
所以我回家就特地找了一下中職跟日職今年的洋將登錄規定
先看一下中職的好了
中職外籍球員規定:
各球團於球季中,可使用之外籍球員人數不限,但同時註冊(可登錄一軍者)最多限三人,每場比賽同時上場之外籍選手不得超過二人,最後註冊日為每年八月三十一日,新進外籍球員必須完成註冊,經註銷後之選手不得再行註冊。
再來看一下日職的
日職助拳人規定
2002~迄今年:支配下選手登錄無限制,一軍出場登錄4名(投手與野手至少各1名)。
(註:支配下選手為一軍與二軍全體球員)
看到日職跟中職差異了嗎?
日職支配下選手登錄無限制這就表示,只要你有錢,你要簽幾個洋將放二軍都可以
但一軍只能同時出場登錄4個,但其中一定要有同時登錄野手跟投手,不能全野手或是全投手
連日本這棒球競爭力這麼強的國家都可以同時上場4位洋將了
中職現在卻只敢讓球團可以登錄3個,同時上場2個
這樣會有什麼問題嗎?
這問題可大了,來看一下差異
1、比賽精采度:其實花大錢請洋將來,就是希望能提升比賽對抗性,多一點外國棒子,就多一點全壘打,球迷都比較愛看打擊戰是真的。
2、增進球員實力:洋投多,洋炮多,本土球員要花更多本事和努力才可以獲得上場的機會,無形之中,競爭力增加,實力也會更好。
3、中職國際名聲:或許有人會問,請洋將跟中職名聲有什麼關係?其實這關係可大了,洋將都是在世界各國打拚的,哪裡有好的老闆他們之間也都會口耳相傳,台灣現在很明顯就是一個薪水還不錯,但環境不是很好,不過你投的好就有可能去日職或韓職的好跳板,所以這幾年好洋將留不住,不好的可能還沒適應好就被炒了,久而久之中職洋將就像免洗筷一樣淘汰率高,這樣中職的名聲自然就不好了。
其實現在中職可以這樣做:一軍可以同時登錄五位,二軍不限制,但一樣登錄註銷後今年度就不得受登錄,可是這位洋將就變成自由球員,別隊要馬上簽過去是可以的。
類似的概念義大創辦人林義守也過提過
當然也是希望中職越來越好,台灣棒球越來越棒
吳志揚會長上任後做了很多事,希望他也能注意到一塊
外將多更比賽更精采,又可以磨練本土球員,再來可以與國際接軌
何樂而不為呢?你說是吧?吳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