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於體育」中小學需不需要體育班?

「關於體育」中小學需不需要體育班? 台灣的各項運動競賽在學齡階段都有很好的成績和表現,像是屢次在國際三級棒球棒賽事取得佳績、網球青年賽事冠軍,田徑世青賽漂亮演出或是單車青年選手在亞錦賽搶下金牌!...

少華

幻想是美麗的 現實是殘酷的 現實有太多問題要解決 紙上談兵很簡單 = =

Keng Sports - 滋事體大

謝謝 的確都是理想,但不把問題提出來,永遠沒有人知道,如果一次紙上談兵能多讓一個人重視問題,那就夠了!

Keng Sports - 滋事體大

其實這是大問題,大到沒辦法有答案,所以只能從小細節討論,再讓願意投入的教練、老師一步步把現況改變,需要不需要都有利弊,但多一人討論,就多一分關注,無形中就多一分力量!

文哥

因為害怕太多問題要解決,所以就放棄解決?
聽起來就像因為症狀太多需要治療,乾脆就放棄治療!?

談,是面對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期待你把現實的那麼多問題一一提出,我們想辦法一一解決,如何?

Keng Sports - 滋事體大

謝謝!
我想台灣體育運動環境在近五年十年已經有很多改善,也是感謝默默付出的前輩們,未來還有很多進步空間,我們年輕一輩會繼續努力

Admiral

  其實我覺得從小專項與多項訓練各有利弊,因為我覺得現在失業率這麼高,跟自己有沒有專長很重要,之前就曾思考過,如果說教育改成從小就專精,不管是專精工程師、醫師、教師或其他職業,長大後是不是就可以不愁自己沒有專長?即便長大後有自己的想法,至少自己還有一個可以餬口的能力,不用再到二、三十歲還花錢去補習班補專長。

Keng Sports - 滋事體大

現今的社會,一技之長早已不適用,各行各業幾乎都飽和了!要就是成為頂尖、表率,不然就是學習合作創造最大價值!

從小就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方式風險太大,更何況運動競技ㄧ受傷可能就全部崩盤

Admiral

一技之長是否適用也要看你學的是甚麼,有些需要舞台,有些需要機會,如果說你學的是烹飪,這技能不適用嗎?即便找不到當大廚的公司,自己開間餐廳也是可以的,重點在於自己肯不肯衝。
台灣體育界市場太小了,真正飽和的是體育界,就連國球棒球也是一樣,台灣棒球界就是個明顯的金字塔,就你所言,最頂尖的球員,才能爬到最底端,但只要受傷,也是摔下來最慘的一個,你說像田徑、跆拳道等沒有職業賽事的運動類,就只剩下為國爭光的選手或基層教練,似乎也沒有太多的機會能表現自己。
一群人集中在同一個地方學習著相同的東西,這是目前社會無法變更的型態,體育班的存在,我想就如同軍隊管理模式,統一集中練到精,未來是否繼續,校方只要做到為你安排後續出路即可,自己或家長是否同意這樣的升學管道安排,就看自己,很多人都是這樣出來,也很少聽說這樣的模式受到相關學者的譴責,大家還是比較喜歡用科學角度下去做事,理論上想變更一件行之有年的作法,還需要更大的力量去推。

Wei-chi Chou

可是把學生分入普通班 重視學科的老師就不太喜歡 甚至把藝能科都借去上課 現在學科導向還是很嚴重 家長排斥小孩運動 整天安排補習的也大有人在
還有原住民學生也會有學習落差 但體育就是很有天分 但如果在普通班有些老師只覺得是燙手山芋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還是深植人心

Keng Sports - 滋事體大

沒錯 這點已經是上古的既有觀念
光靠幾篇文章幾個政策真的改不了恐龍般的難題!現在也只能盡力做,努力就未改變一點點!也感謝大家的回饋和分享

Keng Sports - 滋事體大

不少前輩們分享訊息,正反意見都有,感謝大家的建議和聲音

願意分享意見的,說真的都是真正願意投入心力的老師、教練!在文章當中用「不需要體育班」這種字眼,是非常極端強烈的!我的本意並不是抹滅體育班教師的努力,更不是說體育班不重要,而是希望藉由比較強烈的論點,凸顯目前的問題!

我想目前許多問題包括「學生運動員上大學就不練了」、「運動員大學畢業沒有辦法與社會接軌」等等,雖然大部分的問題都是在18歲以上的學生,但很多都是從根本發生!

為什麼上大學就不想練?為什麼沒辦法與社會接軌?曾為運動員的你我心照不宣!只有打開門戶,讓更多人了解問題和討論,才能進步!

將文章放上公開平台的目的,是希望能讓體育以外的族群能了解現況,了解問題所在!當然也希望還沒走出死路的朋友能因為文章有不同想法.

或許現況沒辦法也不可能讓體育普及話,但如果我寫的文章能多影響一個老師、學生,那都是賺到!

我不是專家,我不過是個大學還沒畢業的非教程學生,我希望打開問題,大家討論促進進步!

Kuo-hua Chen

或許你到三級棒球的球隊看看&待一陣子後會改變想法
與其說不需要體育班
倒不如說不需要假體育班

Keng Sports - 滋事體大

我是甲組高中棒球隊畢業的

Kuo-hua Chen

我不想跟你筆戰,我中學時期也是體育班畢業,現在也是三級棒球的裁判,看著孩子們的努力過程,或許成功也或許失敗,我常常在場上都會告誡小朋友,不管你以後會不會繼續這項運動,記著訓練時的堅持,這會是你永遠比一般學生強的武器,幫助孩子們有正確的方向思維,或許這才會是“教育”的重點,而非因為名稱而產生對立

Keng Sports - 滋事體大

http://www.sportsv.net/artic..

王字騰

非常贊同阿耕的看法
不管哪個領域
請給小朋友多點空間思考選擇
畢竟“創意”是無價之寶

lolo

你是對的

魯尚達

你會說一個8歲小孩是醫生嗎?
那為什麼會有8歲的運動選手?

你會說一個18歲小孩是醫生嗎?
那為什麼會有18歲的奧運選手?

禾水

我覺得這幾句話也許就字面上看很合理
但請問一位接受長久專業訓練的運動員
不管他成績是好是壞 難道沒有資格被稱為運動選手嗎?
如果他的實力優秀到能獲得奧運的參賽資格
這跟他幾歲有什麼關係嗎?

的確一位8歲或18歲的小孩的確不會被稱為醫生
那是因為他可能沒有接受過長久的培訓不是嗎?

我認為這兩者不適合被拿來相提並論

「關於體育」中小學需不需要體育班?
台灣的各項運動競賽在學齡階段都有很好的成績和表現,像是屢次在國際三級棒球棒賽事取得佳績、網球青年賽事冠軍,田徑世青賽漂亮演出或是單車青年選手在亞錦賽搶下金牌!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在成年的賽事當中,卻和列強有著大幅度差距,不禁讓人想到「小時了了 大未必佳」這句話!撇除掉其他外在因素,今天就從「中小學體育班」這個議題,來探索運動員及體育之間的關係!


中小學不需要體育班!
在國內所謂的體育班,就是將校隊運動員併入一個班級當中,不如阿耕就開門見山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中小學不需要體育班」!曾經是體育班學生,也在體育班擔任過講師,接下來用「生理」、「學習」和「社會」三個面向來探討中小學階段,6~15歲這個階段的學生,不需要體育班。


生理層面
台灣的青年、青少年選手之所有能夠在國際舞台有優異成績,多半是因為國內選手很小就接受密集的專項訓練,以棒球來說,國小國中就已經在科班專項訓練中度過,每週動輒15、20小時的練習時數,甚至有些傳統球隊還有所謂的一二軍分級。反觀國外同年齡的學童,大多還是假日棒球俱樂部,教練由家長擔任,這樣的情況讓台灣在國際賽上,總能贏在起跑點!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實際上,在那麼小的年紀就接受專項訓練,對於發育階段的兒童來說,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高強度高張力的訓練,可以快速在體能、技術上達到進步,卻也埋下了日後運動傷害的不定時炸彈!耐力型運動員因為太早進行高強度訓練造成心肌障害,或是因為不當的重量訓練方式造成成長階段的限制,更不用說過度訓練造成的運動傷害,像是奧斯古症(Osgood-Schlatter Disease),在台灣青少年校隊中屢見不鮮!

阿耕認為6~15歲階段的孩童,應該接觸各種不同的運動,以全面性的運動取代專項訓練,為成績密集性的訓練造成身體出現傷害更是不可取!

因此中小學不需要體育班!


學習層面
過早將孩童規劃進行單一領域的發展,很可能導致在思考模式上的僵化,更不用說許多體育班的學童,日復一日的進行單一項目的操作和練習,田徑隊一直跑、籃球隊一直投,在這樣的情況下,削減了多元思考的能力,對於學童未來的發展和學習成效都大打折扣!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中小學不需要體育班

學校不是生產線 不需要「生產」出很多一模一樣的學生


社會層面
除了生理層面和學習層面,在學校裡面,班級就是小社會,以體育班的名義將所有校隊成員編進同一班,即便運動項目不同,卻都是運動員,班級中無法有其他的想法加入,讓這個小社會長期處於失衡的狀態,一般學生不了解運動員的辛苦,體育班學生也畫地自限的在同一個圈子打轉,長久下來當然無法用同理的心態去設想!

因此中小學不需要體育班

班級就是小社會,少了不同的聲音,如何學會尊重差異?

總結 - 不是要抹煞體育班的努力!
總結以上,阿耕認為中小學不需要體育班,目前許多中小學已經屏除過去體育班的編班方式,將這些校隊運動員分散在不同班級,不過常態性的校隊練習和專長時間仍然有進步的空間,所謂的專長練習時間,勢必壓縮了其他學習時間,6~15歲階段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專長」,這些練習和訓練應該是利用課餘、假日時間進行,也不應該只是專一在單項的發展!

你會說一個8歲小孩是醫生嗎?
那為什麼會有8歲的運動選手?

讓中小學階段的運動單純化、興趣化,丟掉不專精的「專項訓練」,讓學生在運動中學習團隊合作、互相包容;把挖角陋習丟掉,別再殘害青少年的運動生涯!文章至此可能有不少人持反對意見,事實上阿耕也認為「體育」是中小學的重要環節,良好的運動觀念、運動習慣,可以減少疾病及肥胖發生率,體育應該廣泛在所有學校、班級中推廣!

阿耕提倡的不是廢除體育班,而是強調「每一班都是體育班」!除了體育,音樂、美術等都應該不偏廢的在中小學當中執行!用多元的學習,給學生更全面的學習空間!

把學齡階段的運動「興趣化」,一來可以增加運動壽命,二來也可以讓視野更全面!別一面矇著孩子的眼睛,一面告訴他眼光要看遠了!

延伸閱讀:
<重返熱潮之後>---給運動員一個有退路的教育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