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珠之憾】
每年球季結束之後,除了各隊戰力重整之外,最令人期待的就是一年一度的個人獎項頒獎典禮。以中華職棒為例,每年的個人獎項包括了季賽成績的獎項(勝投王、防禦率王、中繼王、救援王、奪三振王、打擊王、安打王、打點王、全壘打王、盜壘王、銀棒獎)以及評選委員票選的獎項(金手套獎、最佳九人暨最佳指定打擊獎、最佳新人獎、最佳進步獎、年度最有價值球員)。在評選委員票選的這些獎項中,或許是因為名額有限、更多的時候是因為「入選資格不符」,每年總是會出現一些遺珠之憾,也會出現一些同額參選,甚至入圍者從缺的情況(例如:職棒24年金手套二壘手獎就無人入圍)。
目前的最佳九人的入圍資格是:投手守位投球局數120局或出賽數40場以上;捕手守位出賽數60場且總打席數186打席以上;內、外野手,守位出賽數80場以上且總打席數248打席以上;指定打擊(DH),DH打席數186打席以上。而金手套的入圍資格是:投手守位投球局數120局或出賽數40場以上;捕手守位出賽數60場以上;內、外野手,該守位出賽數80場以上。
也因為最佳九人以及金手套獎都有守位出賽數的限制,導致每年總是會出現一些遺珠之憾,例如中信兄弟的人氣球星「恰恰」彭政閔,在職棒20年(2009)時,打出132支安打、71分打點、17支全壘打、打擊率0.366、守備率高達0.987,但卻因為整季守備位置分散在一壘(69場)與右外野(36場),沒有在單一守位達到三分之二的出賽數,也只能眼睜睜的看最佳一壘手被當時的興農林益全拿走。彭政閔也堪稱該年最大的遺珠之憾。
【球場上無所不在,頒獎台上銷聲匿跡】
也因為在金手套與最佳九人的票選中,有守位出賽數的限制,因此在職棒場上有另外一群人,就像亞細亞的孤兒一般,儘管得到固定先發機會,也有穩定的表現,但是永遠卻與頒獎台上的金手套獎座、最佳九人獎座無緣。這群人就是本篇要介紹的-「超級工具人」。因為中華職棒並沒有所謂的最佳工具人獎或是最佳守備第十人,使得這群職棒場上好操耐用又多功能的選手們,儘管有優異的表現,卻無法得到獎項的肯定。舉例來說,這兩年最亮眼的工具人非Lamigo余德龍莫屬,余德龍的守備能力近年來受到大家矚目,下表是去年職棒25年(2014)余德龍的守備記錄。

整季在外野防守的守備率是完美的1.000,但因為整季在外野出賽未達80場的標準,因此連入圍外野金手套的資格都沒有。你說,難道余德龍的守備不值得拿金手套獎嗎?而中職歷史上還有哪些和余德龍一樣優秀的工具人呢?
圖源:Lamigo 隨隊攝影首席 Halu 授權 運動視界提供
【中職工具箱】
在棒球運動中只有九個守備位置,各個守備位置需要的條件可能都不盡相同,守備時候的感覺也大不同,能夠在九個位置之中守過三個以上,對教練團而言就算是相當好用了。尤其是在分工越來越精細的職業棒球運動中,物以稀為貴,這些選手算是稀世珍寶。但是如果能守到五個位置,而且都守的好,那更是實屬不易。那如果是七個以上呢?太扯了吧!有這些選手就像是玩全民打棒球抽到可以替代任何一張卡的Supercard一樣。以下簡單介紹幾位中華職棒歷史上著名的工具人選手,這些選手的共同特色都是在職業生涯之中守過七個以上不同的位置。
1.林仲秋(7守位,差投手、左外野手)
要把永遠的全壘打王秋哥擺在「工具人」這個欄位,其實有點委屈他了,但這也是秋哥厲害的地方。林仲秋最讓人所津津樂道的就是他的打擊實力,生涯通算打擊率0.287、1047支安打、162支全壘打、566分打點。在張泰山之前,林仲秋是台灣本土強打者的代名詞。曾四度拿下全壘打王,目前仍為記錄保持人(張泰山三次、林智勝三次)。但秋哥厲害的是不僅打擊強,在守備上更是全方位的球員,在職棒元年時,就守過一、二、三壘以及右外野,到了職棒四年更增加了捕手、游擊、中外野這三個位置。甚至在職棒五年在捕手位蹲了14場球賽,說秋哥是第一代強打捕手好像也不為過。(以下是職棒元年、四年林仲秋的守備記錄)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這個點子好耶!
掰咖老師
獎項名稱叫德龍賞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