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楓木以及黃樺木球棒握把應保持木紋辨識度。
5. 製造商應保持成品的可追朔性 (如批號),並且對應生產紀錄。
(大聯盟合格球棒製造商皆為球棒建立生產履歷)
6. 合格的球棒製造商必須指派代表參加大聯盟舉辦的相關研討會。
7. 球棒生產單位必須接受 MLB 官方或指派代表的工廠稽核,確保製程符合要求。
8. 送至球場的球棒應接受抽查,確認木紋斜率是否符合規範。
9. 針對新的球棒廠商,大聯盟應設立制式化第三方球棒驗證單位,並建立品管計畫,確認製造商符合規定,並且對不符合廠商進行輔導。
經過製造商與大聯盟官方不斷的磨合,相關措施及規定實施後,2009 年大聯盟場上危險斷棒減少大約 30%,到 2013 年降至 50%。
而大聯盟最終目標仍是努力避免像小熊隊 Tyler Colvin 的危險事件再度發生。2010 年 9 月 19 日,Colvin 在場上被隊友 Welington Castillo 斷棒擊中胸口送醫。Colvin 送醫觀察幾天後順利回到球場,但也顯示即使已頒佈相關規定,楓木的定時炸彈尚未完全拆除。
(Tyler Colvin 受傷當時影片回顧)
『球棒的品質一致性仍有努力空間,另外更要確保球場上球棒都經過檢查。』
針對再度發生的斷棒問題,工程師 Kretschmann 如此表示。
2009 年提出建議後,Kretschmann 閒暇之餘關心的不只是棒球比賽的勝負,還有每個打席球員手中球棒的棒型、材質、品牌。
『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指減少斷棒),其中牽涉到稽核、溝通,而且很不幸地,有時候罰款是最後必要的選項。』
更多球棒故事:
更多斷棒故事:
參考資料:
The Science Behind Breaking Baseball Bats
aDAm
優質科普文
漢克阿潘
一些小小心得分享,希望您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