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das為了反攻市場,將Boost科技運用在籃球鞋上,推出了首雙Boost籃球鞋款Crazylight Boost。新興品牌Under Armour在2013年透過Anatomix Spawn代言人Stephen Curry竄紅的推波助瀾下逐漸打開知名度,2014年趁勝追擊又推出新科技鞋款Clutchfit Drive。市場龍頭Nike則是將每年的旗艦鞋款Hyperdunk持續進化,2014年已經來到了第六代產品---Hyperdunk 2014。
感謝丁仔讓我有機會入手Crazylight Boost 和 Clutchfit Drive,才有這篇文章的出現,這是我第一次發鞋評,若有所不足,請不吝指教,謝謝。
測試場地:英明國中(場地稍粗&多沙塵) / 高雄中正青年籃球場(場地平整乾淨)
項目:
- 抓地力
- 緩震性
- 反應性
- 鞋面支撐力
- 腳踝支撐力
- 鞋底穩定性
- 後跟穩定性
- 透氣性
- 重量
評分代表意義 : S=頂尖,A=優異,B=佳,C=普通,D=差,E=極差
抓地力:
Crazylight Boost:多沙塵 D/ 較無沙塵 A
Clutchfit Drive:多沙塵 B / 較無沙塵 A
Hyperdunk 2014:多沙塵 B / 較無沙塵 B
三者鞋底比一比,Crazylight Boost前掌及後掌比另兩者寬
隱約顯現交叉斜紋
Crazylight Boost的外底紋路只有和行徑方向平行的直線,但細看每條紋路上都有高低落差並交叉的刻痕,試圖在前後及斜向的剎車上有所作用,在較無沙塵的球場的確發揮了優異的抓地力,但是在沙塵較多的場地,其抓地力就急劇下降,無論是切入變向或是急停都曾出現鞋底滑動情形,相信它在室內場才會發揮最佳的抓地力。
傳統魚骨紋
Clutchfit Drive的抓地力雖然不及前作Anatomix Spawn極致,但是橡膠材質搭配傳統魚骨刻紋及縱切引導線看似簡單,在乾淨的場地卻發揮了強大的抓地效果,任何方向的急停表現都相當優異。但是在沙塵較多的場地,抓地力下降不少。
三組菱形紋路
Hyperdunk 2014 的外底的設計與adidas十幾年前配備在Kobe鞋款的Feet Your Wear(天足)很類似,在腳掌發力三個重點部位-大拇指及前掌左和右各配置一組菱形紋路(Feet Your Wear為圓弧形)。實戰中雖然沒有說停就停的感覺,抓地力不如Clutchfit Drive甚至前作Hyperdunk 2013,但是在不同的場地抓地力都維持不錯的水準。
緩震性:
Crazylight Boost:前掌 E / 後跟 A
Clutchfit Drive:A
Hyperdunk 2014:B
Lunarlon更加進化
相信許多人已接觸過Lunarlon,但Hyperdunk 2014的全腳掌Lunarlon避震泡棉經過這幾年的調校,避震功能更加出色,耐用度也更加提高,不像以往在長時間重複的擠壓下,會喪失許多回彈力。不過這項已問世6年的科技已漸漸無法滿足我的心...。
除了鞋跟外側,鞋底也可看到白色的Boost
試過Boost才會知道何謂極致的避震能力,可吸震並回饋70%力量的宣言並非誇大,Boost是我穿過的避震材質中最棒的。雖然這次的前腳掌與前三代的Crazylight設計相仿,只有微薄的EVA材質,緩震功能薄弱,但這種前掌重視反應,後掌重視緩衝,類似Nike的前Zoom後MAX(但是Crazylight Boost反差更大)的配置,相信還是會令很多人喜愛,要注意的是穿習慣全掌Lunarlon或MAX的球友,恐怕需要一點點時間適應前後掌差異頗大的腳感。
Micro G避震效果令人驚艷
UA的Clutchfit Drive與Hyperdunk 2014一樣,配備全腳掌專利避震材質,並且在鞋墊也用上Micro G,此發泡材質的避震能力與Lunarlon相比毫不遜色,甚至落地的腳感更為舒適,若單就回饋性來說也比Micro G較薄的前作Anatomix Spawn更優異一些。
反應性:
Crazylight Boost: S
Clutchfit Drive:B
Hyperdunk 2014:A
Crazylight Boost的前腳掌薄型EVA維持了前三代的傳統,相當貼地的腳感,在防守快速切入型球員時較能跟上動作,在反應性方面表現極佳,但這也是犧牲了緩震所換取來的,從目前大多為各家後衛代言,而鮮少內線鋒線球員穿著,就可看出端倪。
另一方面,Clutchfit Drive與Hyperdunk 2014面臨相同的問題,偏厚的全腳掌避震材質Micro G與Lunarlon在貼地感不如Crazylight Boost,重量也比Crazylight Boost稍重,實戰中先穿著Crazylight Boost,之後換穿Clutchfit Drive與Hyperdunk 2014總是有拖腳感,尤其Clutchfit Drive散熱差(稍後會提到)鞋裡悶出汗後更顯沉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