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運五環的意義
奧運五環(Olympic Rings),是現代奧運之父古柏坦在1913年時為奧林匹克運動會所設計的會徽LOGO,主要想傳達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理念。顏色由左至右為藍、黃、黑、綠、紅,一開始是想概括所有會員國之國旗顏色而選定,後來更擴大解釋為象徵五大洲的團結,所有運動員以公平、公正、友好的態度在奧運會上交流。官方手冊曾經出現過藍色代表歐洲,黑色代表非洲,紅色代表美洲,黃色代表亞洲,綠色代表大洋洲的說明,但後已被移除,因無證據顯示古柏坦當時在設計時有這樣的想法,也避免觸碰敏感的種族問題。
- 奧林匹克格言-更高、更快、更強
奧林匹克格言Olympic Motto,更快、更高、更強。(拉丁文:Citius, Altius, Fortius) (英文Faster,Higher,Stronger.)
小時候我們就常聽老師說,志在參加,不在得名,參與比取勝更重要,這觀念其實來自古柏坦當年復興奧林匹克的精神。更深入地解釋:「生活中重要的不是拿第一,而是奮鬥的過程,其精髓不是為了獲勝,而是使自己或全體人類變得更快、更高、更強。這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中心思想。」
強調「參與」的可貴之處,在於「參與者」較能帶著真誠態度、奉獻精神、追求卓越地相互交流,能不斷地超越自己,在追尋更快、更高、更強的過程中,尋找自我、實現自我,進而肯定自我。
正由於這「參與」意識和「參與」精神,奧林匹克運動會才能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也因鼓勵眾多可能得不到獎牌或名次的國家、地區之運動員參加,才能藉此推動奧林匹克精神,透過各國運動員的友誼交流,促進全世界的和平與全人類的進步,作出了難能可貴的貢獻。
- 奧運是一種美的表現,是所有運動員的夢想
古奧林匹克的運動員是全裸參賽,不單是為了配合天氣,更是讚美身體成就的表現。運動員會塗上橄欖油,一方面可保持皮膚光滑,另方面更是為了令身體更有吸引力。
比賽時運動員赤裸身體,意味著向天神貢獻禮物,並鼓勵對男性身體進行美感評價。現代奧運會的選手當然不可能是裸露出賽,但運動競技本身,就是一種美的較勁;看那擲鐵餅者全身勻稱的肌肉與專注的眼神,然後讓鐵餅在空中劃出一道完美弧線,是一種美;欣賞跳水選手從跳台上優雅地躍起翻轉入水,乾淨俐落不拖泥帶水,是美;看排球選手們接球、托球、時間差打出好球,也是一種美;看運動賽事,不該只是看誰輸誰贏,懂得去欣賞運動表現的美感,奧運會其實更是場美的饗宴。
- 奧運的比賽項目
奧運的比賽項目並不是一直都固定的,隨著歷史演進,略有增減。
古奧林匹克運動會之比賽項目有:
拳擊(pygme/pygmachia)、摔跤(pale)、古希臘式搏擊(pankration)(與現代的混合格鬥相似)、 戰車競賽、賽跑(中短跑、中距離跑、長距離跑及武裝賽跑),以及包含「摔跤」、「短跑」、「跳遠」、「擲標槍」和「擲鐵餅」的五項運動
古柏坦復興現代奧運會時,1896年雅典奧運會比賽項目有田徑、自由車、擊劍、體操、射擊、游泳、網球、舉重、角力;2012年倫敦奧運比賽項目已增加到26個項目,水上運動(游泳、水上芭蕾、跳水、水球)、射箭、田徑、羽球、手球、籃球、拳擊、輕艇(輕艇激流、輕艇靜水)、自由車[場地賽、公路賽、山地賽、小輪車(BMX)]、馬術、擊劍、足球、體操(競技體操、韻律體操、彈翻床)、柔道、現代五項、划船、帆船、射擊、桌球、跆拳道、網球、鐵人三項、排球(室內排球、沙灘排球)、舉重、角力、曲棍球;2016年新增七人制橄欖球與高爾夫球兩項;號稱台灣國球的棒球曾在1992、1996、2000、2004、2008五屆列為奧運正式項目,2012起則暫時被排除在外,因現代奧運會百年來的蓬勃發展,各單項運動會因是否為奧運項目,大大影響其商業價值與全球的推廣,也因此各種運動都不斷地努力,希望能留在奧運的大家族中。
- 奧林匹克聖火(Olympic Flame)與聖火傳遞(Olympic Torch Re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