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不是運氣的問題,他真的做出了改變、然後讓他的球不會容易地被咬中,他在32歲時學會利用他90MPH的直球攻擊好球帶上端,取得成果,而我們看他兩好球後的四縫線使用情況:


我們看到他在2014年,兩好球後還是會在各個格子內使用四縫線,但他2015年幾乎都在上方三個格子,以他再前一次對上洋基對當例子,他三振Jacob Ellsbury、Chase Headley還有Alex Rodriguez都是用偏高直球,也藉此獲得很多軟弱的飛球,


而上面則是用長打率來看各個位置的直球,他在2015年時,好球帶上方三個格子的被長打率都很低,但往下走時就會被打很慘,成功地運用直球進壘位置,可以替你的其他球種帶來成功,本季的Hutchison是個反面的例子,我們再來看看不同位置的純長打率:


我們從這兩張圖也看得出來雖然在2014、2015都有三個區域是被打得火紅,但此外的區域,他在2015年表現都不錯,尤其是好球帶上方三個格子,我們可以作出怎樣的總結呢?顯然地,他在直球改變使用方法,而且獲得很大的成功,而他直球投進去的區域通常其他投手是用來取得三振,但他則是用來得到軟弱的飛球,他沒有可以讓人揮空的快速球,但運用配球跟進壘點,可以讓他其他球種更有效。
偏高直球的大量使用導致生涯最低的滾地球比例跟最高的飛球比例,並且搭配他的配球,成功地得到許多軟弱飛球,而雖然他的2015年XFIP是4.67,比起2014年的4.25高,但他是特例,因為XFIP通常假設投手有著平均的HR/FB,但2014年的他高出許多、而2015年的他低於許多;他的成功不是來自於幸運,而是具體投球策略的改變,而幫助他做出這些改變的人,應該要獲得很大的讚賞。
【更多的藍鳥文章分享】
http://www.sportsv.net/authors/AhUtopian?custom_category=1089
【藍鳥隊臉書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lueJays.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