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好排球?一般人可能認為長的高,殺球夠力,接球拼命撲,就會好的結果,但事實上,你可能有天生的身材優勢,你的力道十足,你接球無所畏懼,但在這之前,你是個什麼都不會的人,你必須搞清楚,要打好排球必須具備什麼能力。
入門的基礎訓練,必須要記住幾個大方向:
1.節奏感
2.平衡感
3.連結能力
4.定位能力
5.反應能力
6.轉換能力
7.判別能力
一開始的技巧訓練相當重要,但首先要先跟球培養感情,這邊想告訴大家一些培養球感的方法,這些訓練方式同時涵蓋了上述七個大方向,相信長時間不斷的訓練,就能收到成果。
像籃球一樣學習胯下運球,不過在這邊我們球學著不要落地,也可試著將球在胯下往後拋、往前拋,手也要確實能夠抓下球,這是為了培養手感與判斷能力。
我曾在日本的一本基礎練習教科書看到,其實他們國小的球員就有相當紮實的訓練,由於找不到示範的影片,我在這邊分享一下近日購入的書中的圖片。
把球丟到最高點後,身體轉180度後馬上接到球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將球拋到最高後,來一個前滾翻,看看是否能接到球
你當然也可以在球拋到最高處後,做一記伏地挺身後再接球。
其實這三個動作相當雷同,最主要的是要訓練你在移動後,是否能夠確實掌握球的位置,這也是排球比賽最重要的一環。
若是要訓練對球落地的反應能力,也可以兩人一組,被訓練者坐在地上,另一人在高處無預警的將球丟下,藉此測試球員對球的反射表現。
如果有看比賽的話,你在很多時候會發現選手憑藉的已經不只是球技,而是熟到不能再熟的「球感」,他這一撲,不是靠數學公式計算,而是多年經驗累積。
雖然這些幾乎都可以用「神乎其技」形容,不過確實是累積了多年的打球經驗,掌握排球的可能落地之處,才可能有機會使出單手或單腳的「特殊功夫」。
根據資料顯示,5到8歲是運動神經的發展期間,在成熟前其實可以接受多樣的運動,至於9到12歲已大致底定,13歲到22歲只能靠不斷訓練增進。
反射能力對一名排球球員來說有多重要?其實看很多球員打球就知道,以日本的自由球員佐野優子為例,許多知名人士對他的想法就是除了技藝超群外,最重要的就是「瞬間的反應很快」,才能有如此大的守備範圍,而她自己過去在受訪時,也不諱言是因為運動神經的關係,她正是經過不斷的重複演練,才能達到此項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