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一週過後,你仍相信中華嗎?
第一屆世界十二強棒球錦標賽在台灣開打,負責行銷的寶悍運動平台打出「相信中華」的口號。
你,相信中華隊嗎?
以郭泰源總教練、羅嘉仁、林智勝為形象主角,寶悍一共推出三支以相信中華為口號的廣告。
「林智勝,全壘打!」「郭俊麟,三振他!」全場球迷一致地揮動著手中的加油棒、應援板,震耳欲聾的吶喊聲籠罩在洲際球場上空,響徹雲霄。聽著那萬眾一聲的齊心加油,能夠感受到台灣球迷是相信中華隊的。
但是當中華隊輸了比賽,各網路社群充斥著成千上萬的責備聲浪,已遠遠超越理性檢討的程度。看著那些非得找個人推上絞刑台洩憤般的情緒性言語,只能無奈認清:「相信中華」對大多數人來說或許是贏球限定。
但隨著中華隊賽程結束,激情逐漸冷卻,我開始思考:「相信」的定義是什麼?
何謂相信?關於這個屬於「失敗的運動」
日職名監督野村克也曾用「失敗的運動」,來形容棒球。
對多數打擊者而言,失敗的機率在7成以上(因為打擊率突破3成是不容易的);對投手而言,要在離本壘板18.44公尺之外的投手丘上,將球隨心所欲地控制也是幾乎不可能的。
觀看一個成功如此困難的運動,球迷們的「相信」,是相信打者每每站上打擊區都能安打或選到保送嗎?還是相信投手能一路壓制對手直到比賽結束?
這麼說似乎有些誇大其辭,但每當打擊關鍵時刻熄火、守備出現瑕疵或是投手狀況不佳炸掉,網路上排山倒海而來的失望、責備與噓聲,所反應的不就是內心期盼著這是一支完美、無敵的中華隊,一支戰無不勝、能帶我們重返榮耀的中華隊。
如果是如此,這樣的相信有些太過沉重了。
那麼我們該相信的是什麼?或者,換一個方法說:該如何去相信?
舉著國旗、加油棒、應援板為中華隊加油的滿場球迷。
在相信之前:瞭解是必須的預習
你必定是瞭解一個人之後,才能真正去相信他。在不瞭解的狀況下所說出的「相信」,近似空喊的口號,大概很難支撐太久,隨時都可能因為期望幻滅而告終。
以這次世界十二強棒球錦標賽為例,台灣雖在世界十二強之中排名第四,但這卻是國際棒總同時考量四年內成棒、青棒、青少棒、少棒的成績,所計算出的一份全年齡層的綜合實力排名。(計算方式詳見註二)
台灣少棒在國際賽事一直都是冠、亞常客,青少棒與青棒雖然近年狀況沒有過去那麼好,但也常有前三名佳績。所以雖然在國際棒總的排名中台灣位居第四,但若單就台灣成棒近年的成績來看,排名是在更後面的。
今年在台南舉辦的U12,中華小將拿下亞軍佳績。
瞭解了世界第四的位置如何得來,我們的「相信」,或許就不會是認定中華隊必能打贏排名第四之後的隊伍。也不會在A組全部無法晉級四強之後,笑稱這是「地主魔咒」,贏台灣的球隊都無法晉級四強。
這不是魔咒,這是實力的差距。
那麼,我們就不去期待台灣可能贏美日這樣的強隊了嗎?
不是的,只是在瞭解了我們的實力之後,才不會在中華隊的肩上強加過分的期待與責備,才不會盲目地喊著「相信」、盲目地看球賽,變得只在乎輸贏、在乎結果,而忽略了過程。
舉個上週剛出爐、吵得沸沸揚揚的例子。
十二強首戰台灣對上荷蘭,八局下台灣進攻,一人出局,林智勝打出深遠的右外野高飛球,球進外野手手套,二壘上的陽岱鋼回壘,準備在外野手接殺後推進一個壘包。這是再標準不過的跑壘概念,卻因外野手意外漏接,讓不少球迷指責陽岱鋼犯下嚴重的關鍵失誤。
如果連最基本的觀念都一無所知,那口中喊的「相信」到底是相信什麼呢?
這是一直以來多數一日球迷只想著要看贏球的比賽,卻盲目忽略了球賽過程的結果。只在乎輸贏,於是誰出局了、誰失分了,不管當時球場上是什麼狀況,全都抓出來用酸言酸語鞭一頓,以發洩自己看了一場輸球的比賽的怨氣。
但是,EQ極高的陽岱鋼在臉書發了一篇專文,向網友解釋當下跑壘的狀況:
老豬包
我只知道我依然會繼續進場支持中華職棒
我只知道我依然會努力的拉我周遭的朋友一起進場支持中華職棒
我只知道我會盡我所能的支持台灣的棒球
球賽本來就是有輸有贏
誰會想輸阿?沒人想輸
謾罵、檢討、取暖、溫馨、感人的文章一篇又一篇
太正常不過了
沒這些東西或許棒球也就不會那麼精采了
黑蛋
我相信這次的中華,雖然這次比賽不滿意,但球員與教練都很努力。
Steve Liu
沒錯,每次打擊只要3成的機率就是好打者意味其實還有另外7成的失敗機率~~
這樣的說法太籠統了,可有人深刻檢討為什麼每次無人出局滿壘或得點圈有人,出現的永遠是另外7成失敗的結果?
鍋大爺
我先接受了我們的不完美
所以這次12強結果雖然不好但我還是感到欣慰
雖然緩慢,但我有看到台灣棒球正一點一滴地在進步
希望球迷們也是
Benben Lin
棒球是充滿希望的運動!
永遠相信支持的球隊會擊出致勝的安打
永遠相信支持的球隊會守住危機贏得勝利
永遠都有希望,這就是棒球迷人之處!!
Whale Wang
還有現在正在比的大專盃啊
彭恰恰
關鍵熄火無可避免,投手總會回穩
但失誤掉分,是沒做好本分
憋著會內傷,適度發洩,調劑身心
Walsh Lai
短期比賽比的就是機會的抓住,我們給別人機會別人也會給我們機會,12強賽每隊都有一定以上的實力,但是機會是否有抓住,可惜對荷蘭 ,加拿大和最後一場的關鍵,機會沒有掌握好,反觀我們給人家的機會都被人重擊,有誰會想到義大利對古巴也是有機會的呢?墨西哥也是掌握了一局的機會搞掉加拿大,四強賽韓國也是抓住九局的機會一口氣拿四分,這也是國際賽好看的地方,我們實力不會說差到天差地,但機會的把握程度看來需要再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