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6/01/25

鋌而走險——David Blatt去職的因與果

1月22日,騎士無預警的解除總教練David Blatt的職務,這位享譽國際的教練之NBA體驗,還不滿兩季就提早結束。遺缺由首席助理教練Tyronn Lue接任,最初,Lue和Blatt是騎士選擇總教...

作者:arenasis

考爾

很喜歡arenasis大的文章,每一篇都很有內容,而且還常常有一些就算常翻外電也會漏掉的內幕XD

1月22日,騎士無預警的解除總教練David Blatt的職務,這位享譽國際的教練之NBA體驗,還不滿兩季就提早結束。遺缺由首席助理教練Tyronn Lue接任,最初,Lue和Blatt是騎士選擇總教練時的最後兩個選項,Blatt雀屏中選後球團也跟Lue簽下為期3年的,全聯盟價碼最高的助理教練合約。

請繼續往下閱讀

騎士盤據居東區首席已近2個月,加上上一季進入總冠軍戰,在人手不足的劣勢下和金州勇士鏖戰6場,充分顯露Blatt教頭的素養,他成為聯盟歷史上勝率最高卻遭開除的教練。騎士高層的決斷,不難看出這支隊伍自2003年「前LeBron時期」以來的特色:急進冒險與多頭馬車。

 

自Dan Gilbert入主騎士以來,球隊以非常迅速的腳步爭取地方球迷認同,並向冠軍邁進。他不惜血本大量翻新球場,高薪引入球員,以LeBron為中心打造陣容。然而,Gilbert從未放手讓籃球專業人員進行球隊營運和陣容組配,長期以來也造就了不少悲喜劇。他曾搭專機前往鳳凰城和太陽老闆Robert Sarver、總管Steve Kerr討論Amare Stoudemire的交易,2010年則親自主導延攬大學名帥Tom Izzo,以吸引LeBron續約。受到「The Decision」的打擊後,Gilbert作風不改,2014年夏天大動作出馬招攬LeBron回鄉,最後雙方「大和解」,騎士再度回到爭冠行列。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完全憑藉血氣與激情來經營球隊,配上LeBron的卓越才能、滿溢的自我意識與自尊心,外加常常夾在中間絞盡腦汁完成各種各樣使命的制服組,遂使騎士成為多頭馬車。老闆、制服組、球員各有盤算,所有人都希望騎士變強變好,但方向毫無一致性的結果就是備多而力分。

 

戰績好壞常是我們鑑別教練位子坐得穩不穩的指標,不過,Blatt的案例顯然是例外,所以,是否出現「意料之外的挫敗」就是一個關鍵。隨隊記者Jason Lloyd、Windhorst不約而同的報導,對勇士聖誕大戰前夕Blatt改動比賽策略,卻沒做好事前溝通。球員在隔天對拓荒者比賽「集體反彈」,相似的情況發生在1月份主場對勇士比賽,最終釀成34分之差的屠殺。Griffin總管評估後認為球員不可能在本季為Blatt全心打球,更無法奪冠,Gilbert同樣失去耐心。在我看來,Blatt與騎士簽約時,LeBron並未宣布回歸克里夫蘭,之後翻天覆地的變化,早就讓他的執教路困難重重。

 

請繼續往下閱讀

Blatt的失策
1.自尊心過高,身段不夠軟:Blatt長期以來在歐洲以及國際籃壇累積極高聲譽,他對自身戰術素養極富信心,加上歐洲籃壇教練的地位甚受尊崇,不似NBA偏向明星球員掛帥。Blatt時常以「我的戰術正確無誤,各位只要按表操作即可」的風格指導球員。同時,他也不喜歡被看成菜鳥教練,當球員把首勝的球送給他,並打打鬧鬧鬧著玩,Blatt正色表示他已經贏過上千場籃球比賽。

 

2.未成功安撫老將:Shawn Marion、Mike Miller、Mo Williams、Richard Jefferson、James Jones等人,都算是受Big 3磁吸效應而來的資深球員。而Blatt為了確保勝利,在調整出輪值圈後往往不輕易變動。因此,落入第11-15人,上場時間大減的老將們難免有所怨懟。其實輪替有先後順序乃是常事,但Blatt沒做好跟老將的溝通,故逐漸喪失了球員的支持。

 

3.無法讓Love發揮最大功效:Love去年夏天甫與騎士續下5年合約,是球隊攻擊端的重要武器。騎士的處女球季Love打的極為掙扎,表現不穩定,季後賽對塞爾提克系列戰,Blatt大量讓他進入肘位(elbow)策應,是Love表現最為精彩的時光。本季跟LeBron搭配也虎虎生風,但Irving歸隊後Love表現卻大幅下滑。Blatt最令人難解的思維是,他似乎習慣性將Love當成一門三分砲台使用。Love其他的長處如傳導、低位、籃板因此少了左右戰局的機會。

 

關於新任教頭
「喂,我們真的要把球隊交給一個被Allen Iverson跨過的人喔」雖是外國球迷的玩笑話,卻也相當符合許多人對Lue的印象。當然,上季季後賽對公牛系列戰,Lue成功阻止Blatt叫出不存在的暫停,多少有加深他的存在感……在正向層面。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