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最讓筆者注目的新聞,大概就是中信兄弟請來「打工」的客座打擊教練Tommy Cruz--克魯茲了。
先來看看相關的媒體報導
2/2兄弟延攬克魯茲助拳 引進全新執教風格
一直以來都在默默觀察這位西方的神秘力量。從21U、18U、世大運,克魯茲幾乎無役不與。到底,這位教練有什麼好?為何他會如此獲得棒協、代表隊總教練的信賴?為何他的口碑好到陳鏞基、高國輝都認為他的指導方式可以幫助選手?甚至去年季初時就傳出統一跟兄弟想聘請他?
克魯茲在台灣的時候,有時為了觀察入選名單的選手而前往大專院校,所以不只是台灣隊的國手們,其餘的球員也有機會雨露均霑。有機會被他提點與鼓勵的球員,幾乎是如沐春風般的一片好評(當然你也可以酸他“又不用負責,誇開心的嘛~”)。部份的選手提到他的慧眼,可以洞悉選手的揮棒型態的特質;部分選手提到他不會強求選手修正動作;最多的人提到的,就是他那股源源不絕的正面能量,令人安心的言語。他給球員相信自己的能量,鼓勵球員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而這批年輕代表隊的攻擊火力,確實比起往年的台灣隊更讓人感到興奮,關鍵時刻轟天一擊的感動,都烙印在我們的心理。

說到這裡,我想有台灣的教練要出來平反了!「光會讚美有什麼用?阿這麼輕鬆的事情我也會啊!」、「選手有做錯就是要講啊,不然教練是要幹什麼的?」。是的,這就是我們與他們的不同。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現在這個一切都在加速的時代。
早年的球員,現在變成教練的選手,多半從小就受權威式的風格所指導。那時的教練被賦予「絕對正確」的權力,「你的動作是錯的」、「聽我的,就對了」。所以直到這些選手變成教練,刻印在他們心中的指導法,也是如出一徹---讓選手敬畏又害怕,就對了。傳統教練很少鼓勵球員,認為做對是應該,做錯就要罰。去多看看一些三級棒球的比賽,你會常常聽到教練們在大吼大罵,選手常常低頭聽訓。台灣部分的觀眾也很投入這場失敗秀,選手要是失誤了沒有低頭喪氣、沒有欲哭無淚的臉,那就等著被痛批吧!你敢笑的話就試試看啊!(蔣智賢、郭嚴文,您們辛苦了)這很合理嘛,不然球員怎麼進步呢?
但殊不知,選手在這種氛圍的養成下,多半沒有自信,因為他們覺得比賽與練球時只有做錯、只有被批評,他們擔心犯錯。而教練強勢要求「照著我說的去做」,很少花時間與精力去引導選手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也導致選手自發性思考被扼殺,或是遇到不對盤的教練幾乎只有被埋沒的份。你會觀察到很多選手,在比賽時還會時不時的往休息室看,更多是犯錯時,衷心期盼自己不要被教練的眼神殺死,比賽結束後不要被教練罵到哭。
這樣的球員不是自己的教練,他們無法從自己的內心,獲得繼續挑戰挫折的力量。
所以,我想克魯茲應該先向台灣的基層教練們說聲謝謝。沒有你們,這些球員還真體會不到克魯茲的好,當然,也輪不到他來指導國家隊。或許有人會好奇,像是參加知名運動品牌的青棒訓練營,那些球星也都一直在指正球員的動作缺失,小球員們也很期待被指正啊?沒被指正還覺得失落耶!
習慣是可怕的。習慣被鞭打,人家不打你還不習慣。難道洋教練就不指正缺失嗎???
這就是學問了!受歡迎的教練,他們的指導法,不是去否定你的東西,而是讓你在沒有戒心的情況下,去引導、去讓你體驗到A與B有什麼不同。他們使用的言語,包括內容、語調,甚至是問題,都是經過刻意修飾,為的就是更好的溝通。這是教練指導的藝術,是需要學習的。幸好,這幾年來,仍然有持續向上的選手或教練,選擇自費出國進修,跨海學習,包括最帶種的葉總---葉君璋教練,以及最近選擇加入美國獨立聯盟的陳冠任,也在專訪中透露了好的洋教練們獨特的指導方式,讓他獲益良多,也間接促使他心生挑戰的決心,想要更了解這種教學相長的風格,以利他退休後能真正回饋後進。
各位有沒有想過,看職棒的新聞,為什麼會有換個總教練或是換個打擊教練,攻擊能量就會被全部釋放的新聞出現?(請參考中信兄弟換上這位積極赴美學習的教練)帶兵要帶心,心委屈了,自然無法打仗。這位free style 兄弟打擊火的教練說:『打擊其實是失敗的運動,每10次揮擊只要能成功3次就是很好的打者了,所以我主要都是鼓勵他們,讓他們繼續保持信心。』誰能安住球員的心,誰就是好教練。
是的,打不出安打,選手就已經夠難受的,更難受的,還要長期、天天覺得被教練批評自己的動作哪裡不對、哪裡要怎麼做、動作要怎麼改,要怎麼過活啊?之前的文章也提過了,要選手修正動作,他們的本體感覺受到影響,會有更長的一段期間續要適應,心中已經滿肚子不順暢了,也不可能馬上就做到教練要求的細節;更多時候,教練們教選手A動作,選手打了打,卻又被挑惕B細節。到底要他們怎麼辦?最後,選手的挫折反映到跟教練的互動上,陽奉陰違,你講你的,我做我的。這真的是台灣棒球之福嗎?
後記
我相信台灣絕對有很棒的教練,洋人們也不見得都這麼會教。這篇文章只是透過克魯茲教練,來反映一些台灣棒球普遍的現況。至於要往哪走?不是我能決定的。但誰會被淘汰?環境會決定!之後的文章,我們會持續的討論關於心理學、教練學,如何幫助與引導正在學習的運動員。希望能給未來有心當教練的人一些啟發,歡迎有更多火花被激發!
Vincent Hsu
中肯!
shrink小瑋/許皓瑋
謝謝您的支持。
野球皇帝
這是日式棒球與美式棒球的最大差異,早期的棒球員都是接受日本籍( 森下正夫、山根俊英、田宮謙次郎、大石彌太郎、中山俊丈 )等等………或曾旅日( 王貞治、莊勝雄、郭源治、郭泰源、陳大豐、郭李建夫 )的教練指導,後來臺灣大聯盟成立( 主打強力棒球 )與鋒哥赴美後,美式棒球的觀念在臺灣才逐漸推廣開來,而至於陳鏞基與高國輝是因為曾旅美的因素,自然習慣克魯茲的方式,再者蔣智賢與郭嚴文亦曾旅美,呈現這種守備風格也沒啥大驚小怪的。
shrink小瑋/許皓瑋
想必您關注棒球也很久了,才能娓娓道出這些前輩的大名。
台灣球界現在仍然在找尋最適合自己民族特性的指導方式與風格,而指導者的風格也不見得跟背景有絕對相關。就像二郭一郭李的風格,就很不一樣,您可以去探聽一下。
至於旅美的球員都一定會微笑嗎?呵呵,那也不見得!我認為是球員個人因應壓力的方式。或許笑一笑才是他們長期能在高壓的環境繼續奮鬥的秘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