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亞洲籃壇來說,今年又是輪到沒有亞錦賽和亞運的一年,也就是每四年一次的淡季。根據亞洲籃總(FIBA Asia)之前公佈的國際賽行事曆,今年除了U18亞青賽之外,還有一個全新上陣的亞洲挑戰盃錦標賽(FIBA Asia Challenge)。
年份 | 2004 – 2010 | 2012 – 2014 | 2016 – |
賽事名稱 | 亞洲史坦克維奇盃 (FIBA Asia Stankovic Cup) | 亞洲盃 (FIBA Asia Cup) | 亞洲挑戰盃錦標賽 (FIBA Asia Challenge) |
亞洲挑戰盃錦標賽的起源為2004年亞洲史坦克維奇盃,固定於雙數年舉辦,每兩年舉辦一次。亞洲史坦克維奇盃是亞洲籃球錦標賽(FIBA Asia Championship)的資格賽,冠軍球隊可以直接參加亞錦賽,其餘按比例為所屬地區增加亞錦賽的參賽名額。
亞洲史坦克維奇盃在2012年首次更名為亞洲盃,基本規則不變,冠軍可以直接打亞錦賽,2–5名為該區增加名額。扣除2006年曾經停辦過的亞洲史坦克維奇盃,這項賽事總共辦了五屆,其中也出現過不少經典時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4 第一屆亞洲史坦克維奇盃 (1st FIBA Asia Stankovic Cup)
相關資訊:
隊數 | 8 |
主辦國 | 台灣 |
中華隊成績 | 季軍 |
奪冠球隊 | 卡達 |
參賽球隊:
A組 | B組 |
台灣 | 日本 |
南韓 | 菲律賓 |
印度 | 卡達 |
科威特 | 敘利亞 |
為了表彰國際籃總(FIBA)前任秘書長史坦克維奇(Borislav Stankovic)對國際籃壇的貢獻,第一屆亞洲史坦克維奇盃由台灣取得舉辦權,2014年11月21日在台北體院體育館點燃戰火。
當時中華隊以瓊斯盃奪冠的中華白為主體,陣容相當豪華,包括陳信安、林志傑、田壘、曾文鼎、吳岱豪、李學林和張智峰,等於一次聚集了「F4」在內的黃金世代絕大部分球員,這即便在往後的國際賽也不常見。
中華隊在預賽前兩場先輕鬆擊敗實力被認為較弱的印度和科威特,之後雖然印度81:76爆冷贏了由金泰術和趙成慜所領軍的南韓大學明星隊,但南韓接著在預賽最後一場靠著趙成慜獨得29分,贏得跟中華隊這場關鍵勝利,A組就由中華隊跟南韓晉級四強。
然而四強戰緊接著在隔天就登場,中華隊面臨賽前奪冠呼聲相當高的卡達,中華隊一路落後,終場48:71敗給卡達,打出本屆最糟的一役。大家熟悉的雅辛(Yasseen Ismail Musa)和阿都拉曼(Saad Abdulrahman Ali)都有代表卡達來台灣參賽,而且這場兩人都打出雙十的成績,可說是卡達贏球的大功臣。
賽程進入最後一天,中華隊在田壘、陳信安、張智峰、吳岱豪和周士淵共五人得分上雙的優異表現之下,擊敗敘利亞把季軍獎盃留在台灣。冠軍戰,卡達靠著雅辛和薩伊(Erfan Ali Saeed)各得超過25分,贏了南韓成為這項賽事的第一支奪冠球隊。
2003~2006年的卡達國家隊由美籍教練史提賓(Joseph Stiebing)執掌兵符,當時曾有過一段輝煌時期。除了拿下這屆亞洲史坦克維奇盃的冠軍,兩次亞錦賽都獲得第三名,杜哈亞運拿到銀牌,並且第一次打進世錦賽。
雖然這屆是亞洲史坦克維奇盃首次舉辦,但外隊參賽意願不高,當年U20和U18的「雙料冠軍」伊朗,後來還臨時退賽。來台的國家之中,只有卡達和日本是較完整的國家隊陣容,菲律賓派出從未在大學聯盟參賽過的犯罪學學院(Philippine College of Criminology , PCCr),結果預賽三場皆以懸殊比數落敗而提前出局。
黃云宣
您好
我是籃球筆記的文章編輯人員
看完您的文章認為您對亞洲籃球賽的分析
內容非常清楚值得讓所有台灣喜歡籃球的朋友增加視野
不知道您是否願意授權給籃球筆記
讓您的文章能在我們的粉專上分享給所有喜愛籃球的朋友呢?
再麻煩您回覆我
謝謝您:)
黃云宣
您好
我是籃球筆記的文章編輯人員
看完您的文章認為您對亞洲籃球賽的分析
內容非常清楚值得讓所有台灣喜歡籃球的朋友增加視野
不知道您是否願意授權給籃球筆記
讓您的文章能在我們的粉專上分享給所有喜愛籃球的朋友呢?
再麻煩您回覆我
謝謝您:)
熊兒悄聲對我說
以後的亞洲盃(舊稱亞錦賽)就好看了
有澳洲加入
想看伊朗 中國隊上澳洲隊哈哈
期待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