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三節還剩下8分07秒勇士隊只領先8分,鏡頭帶到勇士隊教練Steve Kerr「矇臉難過」樣,少了一個Stephen Curry真的差太多;不過,當火箭隊在第四節的一瀉千里,比賽最後剩56.8秒,鏡頭又帶到Steve Kerr時,他卻是眉開眼笑,這差多了。
『第一節:好幾個為什麼?』
一個美國職業籃球賽的「開場----為什麼要唱國歌?」拜託一下,誰可以給答案?
那麼,假如邀請伍佰在4月21日(星期四)的SBL決賽,用他習慣搖滾的曲唱國歌可以嗎?我們比較好奇的是,那將會是一個怎麼樣特殊又有紀念性的開場?
球迷看到火箭隊擁有「身材優勢」,實在令人羨慕;不過,為什麼火箭隊的優勢打不出來?球迷從火箭隊211公分的中鋒Dwight Howard與213公分的中前鋒Donatas Motiejunas二人,身材高出勇士隊太多;問題是,他倆在第一節的8次接球裡,包含進攻犯規、傳球失誤、攻擊沒得逞在內,只「成功3次」,為什麼只有這樣的效率?
假如以他倆今天全場的18次出手數據去看,不計算失誤以及進攻犯規,他倆只有命中8次的44.44%命中率,從運動教練思考:這樣那是優勢?翻一翻運動訓練與指導的相關理論書籍,我們大概可以得以下答案:
身材優勢沒技術,那就不叫優勢;所以,要練技術。
身材優勢,不能設計適當戰術,予以球員發揮,那就不叫優勢;所以,要因材施教啦。
身材優勢,球員不能苦練相關技術,那就不叫優勢;所以,領導管理要學習啦。
講到這裡,球迷想到什麼?我想到吳岱豪還有18歲的田壘。
第一節另外非常非常有趣的是,第一節還沒有結束,火箭隊教練Bickerstaff「竟然用起駭客戰術」來,他佬好像忘記他們中鋒Dwight Howard本身罰球水準很差的事來;不過,就事論是,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在臉書的「薪傳籃球教練班」社團裡,和幾個籃球教練腦力激盪出以下概略:
一、命中率:一般教練對於像火箭隊Josh Smith在上季賽裡的46%罰球命中率水準,快艇隊的DeAndre Jordan季賽罰球命中率39.7%可以接受,但不能容忍其他對手球員更高的攻籃命中率;像火箭隊James Harden之切入破壞,那不只是得2分,成功率很高,很多時候還要加罰一球,主將還陪上犯規等,教練當然不能忍受。
二、贏球至上策略:那是一種贏球至上,並且會傷害對方球員心理,無比殘忍的戰術;因為,比賽假如依據賽前沙盤推演般進行,我方團隊都可以達到50%以上命中率,當然是「贏球機會大」呀。不只如此,也因為駭客戰術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全世界都看得到情形下操作;這個被迫上罰球線的球員,在罰球命中率不及50%,還因此害球隊輸球,心理壓力與傷害之大,可想而知了。
三、破壞進攻節奏:駭客戰術,其實也是一種破壞對方進攻節奏的戰術;因為,對手在賽前進攻上一定安排許多「想當然」的戰術,可是,就因為這個駭客戰術,造成他們規劃的進攻都消失無存。球迷可以嘗試著想像一下:像今年勇士隊那樣的進攻方式,一下子面對駭客戰術時,變成都沒辦法採取開放快攻,也沒辦法使用快攻雙箭頭的接球就投3分球等等節奏,都沒辦法採取他們習慣的習慣進攻情況,這勇士隊會變成怎麼樣呢?
四、減少禁區破壞:以對火箭隊施駭客戰術來說,這當然是期望減少像似James Harden這類球員,接二連三做切入禁區造成的傷害;或者像對快艇的施以駭客戰術來說,當然是避免Chris Paul那樣的,橫行禁區、視禁區於無物。所以,當駭客戰術進行後,你們對手的每一次進攻,都只能用低於50%命中進行時,我方禁區球員就可以在進攻時,肆無忌憚的放手一博;這一來,操作駭客戰術者當然是有利呀。
五、避免對手輕易得分:這裡包括避免像火箭隊Harden,或者像快艇的Chris Paul那樣,這些超級優秀的球員,假設讓他們去控制球賽,他們的得分將會經常性的超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