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6/04/22

從四連霸教練前往執教中國後續 - 談台灣籃壇人才去留

◎從四連霸教練前往中國執教後續-談台灣籃壇人才去留 文\HOT籃球熱-阿良 SBL正如火如荼進行季後賽的最後一輪,當今天最被討論的是新莊球場突然停電之際,筆者想起去年這...

eric310204

我人住在上海,CBA所有的球隊比賽除了八一以外,我都到現場看過
CBA多數球隊給總教練的薪資,台灣根本望塵莫及,洋將的層級也差了不只十萬八千里。不論是球員或是教練,良禽擇木而棲,沒有錢,市場不大,永遠不用想要留住什麼人才。台灣現在長住在中國(非短期外派)的人口數都已經破160萬人了

HOT籃球熱 阿良

中國籃球的職業化,每隊都至少投入3000萬人民幣以上,不過他們的收入都比這個少,也就是各別隊都是虧損的情況,但CBA本身是賺錢的,這個結構可能在2017年的時候會有所改變,因為18個球隊老闆組成聯合公司要與目前的CBA經營單位競爭了!

留不留的住人才,錢是一個因素而已,有可能佔比很高,但不是絕對!

本文其實也不是要留住什麼,而是最好的人才,去更好的地方,可以作為標竿,王建民、陳偉殷……等等選手上大聯盟,也不會澆熄國內的棒球熱情,反倒是做了很好的牽引效應!

台灣可以成為運動的溫床,不過仍需要很大的努力!

eric310204

個人愚見
如果優秀籃球人才(教練、球星)不斷外流到中國,剩下來青黃不接、實力差距一截的二三線球員撐起來的聯盟,就會變成現在季後賽不滿千人買票進場的現實情況。加上有心職業化的球團又不多,沒有足夠的賽事誘因、沒有能扛票房的一級球星(壘獸鼎...),這樣拖下去,真的只會越來越糟。我跟來CBA的幾位球員聊過、工作關係也認識幾支CBA球隊的高層主管,他們在看SBL,其實是悲觀的

HOT籃球熱 阿良

您好,你說的狀況是很合理的!
不過我們可以回想,這些一級球星是怎麼起來的,我認為他們會起來,就是基層或是他們自己的天份或是一起交織出來的成果,所以日後還是會有這些人才出現,只是當這些人才出現的時候,我們可以和這些球星合作到什麼程度,而不是白白讓他出去~

日本早期為了防堵球員出走到美國,做得超狠,但後來也是慢慢修改,成為一個制度,我要講的是,只要有心營造環境,不怕沒有人才,但就怕沒有心。

文\HOT籃球熱-阿良

SBL正如火如荼進行季後賽的最後一輪,當今天最被討論的是新莊球場突然停電之際,筆者想起去年這個時候,璞園已經在歡慶奪冠的喜悅,現在則是陷入1:3被老對手台啤聽牌的絕境。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的最佳教練是麥班達,一樣是璞園的總教練,從許晉哲接任CBA山西猛龍後,一肩扛下璞園總教練的重責大任,經過一年的磨練,苦盡甘來,當年的第一助手,現在成了聯盟的最佳教練,當然是否能夠延續璞園的戰力,是現任教練麥班達的挑戰。

當年的助理教練麥班達,在許晉哲離開後擔任總教練
麥班達(畫面最左邊穿西裝),從許晉哲離開後,一肩扛下璞園總教練的重責大任。

許晉哲,這是這篇文章追蹤的標的,大家應該不陌生,筆者幫大家複習一下資歷:

 ●台灣再興高中教練

 ●SBL璞園總教練四聯霸

請繼續往下閱讀

 ●SBL六度最佳教練

 ●台灣國家隊教練

 ●亞錦帶隊擊敗中國進四強

 ●東亞運帶隊奪得金牌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前台灣還在執教的教練,應該還沒有人超過他的資歷,說是目前台灣教練的第一把交倚也不為過!去年的這個時候,大家還在討論臺灣教練出走的問題,而當時筆者認為,這麼優質的教練,在台灣已到頂峰,何不讓他出去闖闖?當然,若他留在台灣能夠提攜後輩是最好,但若他出去之後能夠在外得到更多提升,也許日後回來能夠分享更多給台灣的籃球,不是一件美事?

台灣教練去中國任教也不是第一例,之前還有鄭志龍到中國NBL任教的記錄,擔任過總教練、助理教練,NBL是中國在CBA之下的次級籃球聯盟,換句話說,許晉哲是跟過去邱大宗、蔡守禮、劉嘉發一樣,到了中國第一級籃球聯盟,並直接擔任總教練,期待他在中國能得到一些台灣沒有的收穫,回來再繼續為台灣籃球付出!

如果台灣能夠創造高度競爭的籃球環境,璞園不連霸那麼多次,搞不好他還不一定想離開呢?回想起NBA的麥可‧喬登,他不也在兩次三連霸後退休嗎?NBA之後再無更高殿堂,而台灣的籃球後面,滿是更高層的挑戰啊!

許晉哲在中國CBA執教也有過低潮,但最後仍然拿出表現。

許晉哲教練執教山西猛龍經過了一整年,經歷了球隊連敗,最後拉了尾盤,無奈前面的戰績太慘,回天乏術,無法進入季後賽,但也透過這一年的歷練,成功挑戰了不同文化的球隊執教經驗,接下來的一年,對許教練仍然會有很多需要克服之處,但很明顯的,這趟中國之行是值得的,他讓臺灣的教練有機會更上一層樓,去學習更新的事物,非常期待有天許教練功成身退,回臺指導臺灣教練的那天!

所以,再有教練或是球員出走之時,我們最先該討論的,不是他們出走對不對,而是我們臺灣到底提供了什麼樣的環境給這些人才?或是,他留在台灣還能有什麼挑戰?當務之急,提升台灣的籃球層次才是根本之道!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