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6/06/14

帶著足球橫跨半個地球的台灣小子 Fernando Lin

週末午後,Barracas 市區一如往常有幾個小朋友在空地踢球,並喊著"Chino, pasala" "Chino, patea" 在一群阿根廷人當中,出現一張...

作者:馬克高

Phinju

帥哥!

週末午後,Barracas 市區一如往常有幾個小朋友在空地踢球,並喊著"Chino, pasala" "Chino, patea" 在一群阿根廷人當中,出現一張來自東方的臉孔。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是 Fernando 。阿根廷出生,但身上卻留著臺灣人的血液。

註:Barracas 是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行政區,人口約八萬人,面積類似新北市蘆洲區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早期有相當多移居南美經商的臺灣人。其中,最有名的就屬巴拉圭東方市(Ciudad del Este)這裡可以說是南美眾多城市當中亞裔人口比例相當高的地方。

(示意圖)

註:巴拉圭東方市於巴西邊境,所以兩地的居民時常都會到對方的國家購物甚至工作。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當時 Fernando 的父母就繞了半個地球去從事經營超市的生意,只是去的地方是更南邊的阿根廷。加上 Fernando 居住的附近並沒有臺灣人(據他說法附近只有日本人與中國人),所以這或許也是他從小就接觸足球的原因,畢竟阿根廷是足球王國,過去曾出現過「上帝之手」馬拉度納 ,現在更有「球神梅西」 ,所以可以想見在耳濡目染之下,讓他產生對足球的熱愛。

阿根廷人起床就是足球,睡覺的時候想的也是足球。在阿根廷足球不僅是一項運動,它是有感情、有熱情的東西,更是一種信念。

所以小時候就跟著鄰居一起玩耍,他們就想盡辦法把我拉著我一起加入去踢足球。

 

小時候因為居住附近的華人並不多,所以只能選擇日僑學校就讀,這也讓他至今也會說一點簡單的日語,但到了中學就不是這麼回事情,他必須和阿根廷人一起就讀,但亞洲人在白人統治的阿根廷世界裡,受到歧視與霸凌就成為 Fernando 青春時期的家常便飯。

(孩提時期的 Fernando(左三))

因為中學是純白人的學校,加上我是轉學又有亞洲臉孔,所以和同學相處不太好。下課時他們都會走過來嘲笑幾句像是:Chino de mierda (該X的華人) 、Concha de tu madre (你媽的X) 。

 

那時候我就會很生氣,然後跟他們起衝突、打架。

 

有一次因為打架所以媽媽被叫去學校,結果被學校要求簽類似切結書的東西認錯。沒想到也讓媽媽受到委屈,而且這讓我感覺到被汙辱,這種情形大概長達一年,後來就離開轉學,這樣的情況也才好轉。

 

華人在西方國度受到歧視就已經夠委屈的,但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南美地區的治安不如臺灣安定,所以家中經營的超市也成為歹徒的目標之一。

(示意圖)

記得有一次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妹妹幫忙顧店的時候,有六、七個人進來,手上還拿著槍,說 " dale, abri la caja, dame la plata." (快點把收銀機打開,把錢給我!)

我裝傻回答:" no se como abrirlo"( 我不知道怎麼打開)

(妹妹躲在一旁哭泣)

歹徒接著說:"dale no te hagas el boludo"(快點!不要裝傻!)

 

但一個小孩子的力量怎麼可能敵得過歹徒,所以最後當然被歹徒得逞且逃之夭夭,有時候就連居家安全都可能受到威脅。

 

有一次回家發現被跟蹤,而且打開家裡大門時還差一點被闖進來,我連鑰匙都沒有拔就趕快把門關上,還好家裡有大人在,沒有發生什麼意外,

 

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導致他的家裡希望他能回到台灣接受高等教育,但其實出來乍到時也並非所有事情都相當習慣,畢竟一個從出生到長大都在國外的人來說,的確是有些許困難。

 

最不習慣的地方是生活步調與文化,像台灣做甚麼事情都要講求快,這跟阿根廷太不一樣。還有臺北的人很多也是一個讓我不能習慣的地方。

 

回到台灣就學的時候,仍對足球念念不忘,所以從大學到研究所都參與學校的球隊,經常代表學校比賽也認識許多朋友,更讓他對自己原鄉的足球有多一點的瞭解。

(代表臺灣師範大學出戰大專足球聯賽(前排左二))

我看過蠻多次中華隊的比賽,第一次應該是2011年台灣跟約旦吧。另外我喜歡台灣球員是溫智豪。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