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職業賽季中,每個球員都可能歷經嚴重的低潮,有的一蹶不振就此淡出球壇;有的掌握機運成功觸底反彈,每一個故事背後都有可歌可泣的過程,如此激勵人心的故事都值得被每一個喜愛棒球的球迷們所知。
病痛有時候比受傷更考驗人心
其實棒球員與我們一般常人無異,同樣是會遭受意外跟病痛纏身,能夠抵擋病魔考驗力圖重返球場的精神,確實讓人在成績之外還能夠深深向其致敬。
1999年季初被洋基隊交易到馬林魚隊的三壘手洛威爾(Mike Lowell),不幸在春訓時被檢查出罹患睪丸癌,經過兩個月時間治療後在五月底歸隊;不僅沒有因為病痛而提早結束職業生涯,反而在往後的10年大放異彩。
期間分別帶領馬林魚、紅襪兩支球隊拿下世界大賽冠軍,還曾經在紅襪隊破除貝比魯斯魔咒時獲頒世界大賽MVP殊榮。一直打到36歲才正式高掛球鞋,目前在大聯盟節目今夜棒球擔任球評。
除了不可抗拒的健康因素外,早期在二戰時期大聯盟球員也必須配合戰爭徵召上戰場,1933年生涯初亮相就單場狂揮5支安打的崔維斯(Cecil Travis),12年大聯盟生涯平均打擊率高達3成14,聯盟歷代游擊手中高居第三。
1941年,洋基隊長狄馬喬(Joe DiMaggio)創連56場擊出安打的紀錄;打擊之神威廉斯(Ted Williams)不僅打擊率突破4成、還在打擊率、上壘率、長打率、全壘打等項目稱王。但這兩位當時以宰制聯盟之姿的強力打者,都不能在該年拿下安打王,而崔維斯就是以單季218安擊敗兩人的強者。
隔年因為二次世界大戰被迫中斷職棒生涯,從軍入伍後卻因為參加突出部之役在冰天雪地的西歐因而遭到凍傷差點面臨截肢手術;儘管獲得銅星勳章以表彰他的戰功,但隨後回歸大聯盟賽場上,已經是一個跟原先截然不同的球員。雖然仍然無法克服凍傷所帶來的傷害,但從惡劣的烽火戰爭中還能保命回到賽場上,已足以向世人證明崔維斯的不朽。
手術開刀是風險
至於因為比賽毫無保留而受傷,職業生涯受挫後再度站起的,最為知名的例子就是史上第一個接受韌帶重建手術的投手,不僅該手術因而以其命名、更因為手術得利延續職業生涯,26年的大聯盟投手生涯累計288場勝投,成為聯盟史上左投手勝場數排名第七的球員-約翰湯米(Tommy John)。
生涯握有高達162場完投紀錄,26年投球生涯平均能貢獻將近219局的工作量;1987年蝴蝶球投手尼柯洛(Phil Niekro)退休後,他成了1988年與1989年兩年聯盟最老的現役球員。雖然未能獲得進入名人堂的資格,但約翰湯米永遠是受惠韌帶重建手術、東山再起的最佳代表人物。
在大聯盟裡能夠見到各式各樣的選手,但卓維奇(Dave Dravecky)絕對是你不能錯過,最具運動家精神的大聯盟投手;生涯歷經教士、巨人兩支球隊,儘管大聯盟生涯僅8個賽季,但他為了棒球所表現的執念絕對令人敬佩。
以左投身分利用速球展現絕佳的壓制力,但沒多久吃飯傢伙左手臂被診斷出罹患了惡性腫瘤,也就是俗稱的癌症。花了一年不到的時間急欲重返賽場,但醫生建議卓維奇應該再多替自己爭取一些休養時間;超前復健時程表的結果就是相同部位承受二度傷害。
不僅因為肱骨骨折傷害、因為肘部力量不足而轉移到肩膀,竟也意外引發肩關節唇撕裂;根據他日後出版的自傳《再見大聯盟》(Comeback)中提及這段往事,一度打算就此放棄棒球,但靠著隊友支撐與強大的信仰力量走了過來。
這段期間所屬的巨人隊奪得國聯冠軍,卻在興高采烈的慶賀活動中,跑上投手丘的卓維奇太過興奮導致手臂再度骨折;在接受X光診斷中,醫生竟然意外發現左手臂又重新長了一顆腫瘤!
在當時醫療評估下,幾乎沒有可能性再重回賽場。靠著咬牙苦撐的復健過程,最終仍是硬挺過來,儘管復出首場比賽就對紅人隊完投8局;但18天後,卓維奇正式宣布退休。退休後左手臂在無法抵擋舊疾復發的侵擾,他選擇將整隻左手截肢,並致力於傳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