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有一段故事是大衛大戰巨人歌利亞,歌利亞超過九呎,又力大無比,然而,大衛並不害怕,因為在巨大、強悍的軀體,也會有弱點;在嬌小的體型,也會有強項,挖掘自己的優點以及找到對手的弱點,就將戰無不勝。

大衛如何對抗哥利亞
綜觀現今羽壇的女單選手,身高僅160公分的戴資穎屬於“大衛”,要對抗許多來自中國、韓國、印度和歐洲等國的“歌利亞”。
戴資穎認為,高大選手視野較寬廣,容易找到對手空位來攻擊,且擊球點較高,能扣出的殺球不但非常尖銳,還有許多角度可以利用,例如中國的世錦賽金牌王儀涵身高178公分,她的殺球對戴資穎來說幾乎是從二樓扣下來,非常有威脅性;而防守上,高大選手防守的面積大,很難輕易找到進攻的機會。

然而,大衛也是有反擊之道,矮小選手移動速度快,活動較靈巧,在戳小球或是平抽擋時較有優勢,雖然在進攻上較吃虧,因此矮小的選手更加重視打法上的連貫性和更加重視預判。
戴資穎在對上高大的選手時,除了利用速度和網前技術外,還多了許多對角線的打法,配合原本擅長的假動作手法,能讓對手不斷的轉身,不但能削減對手制空權的威脅,還能讓對手疲於奔命,還沒發揮擅長的進攻時就已經先累垮了。
“我必須不停跑動和控制好網前,不隨便起高球讓對手有進攻機會,雖然很消耗體力,但如果我不追球的話,那麼連比賽也打不上了。”

戴資穎在印尼頂級賽時,皆連碰到三位赫赫有名的中國巨人級女將,李雪芮(174公分)、王適嫺(168公分)和王儀涵,也分別是奧運金牌、亞運金牌和世錦賽金牌。但戴資穎以運用對角線戰術為主,搭配擅長的假動作和網前技術限制住這些”高”手的進攻,並讓她們不斷的被動追球,最終連續擊敗三名中國女單,不但跌破專家眼鏡,也拿下生涯首座頂級賽冠軍。
“跟這些高手對戰,打到最後都不是在比技術和天賦了,而是毅力和精神力的比拼,誰堅持更久一點,誰就能獲勝。”
苦練勝過天賦
對戴資穎來說,面對高大選手並不會特別感到懼怕,但會更加專注,戴資穎認為,有身高高確實多很多優勢,但不代表就能因此稱霸羽球賽場,先天優勢固然重要,但後天的訓練和心態才是勝負的分水嶺。
戴資穎認為,到了最頂尖的職業賽場,每個人都有相當傑出的天賦,才能脫穎而出,因此最終比拼的是苦練中所培養出來的技術和決心。

戴資穎的爸爸戴楠凱在接受訪問時說過,戴資穎的陪練員專挑身材高大的男選手,讓這些男選手來"殺”戴資穎或是進行單打練習,就是為了備戰對抗身材高大,且具備力量的對手。男子選手的速度更快、力量更強,戴資穎在和男陪練員的練習中更能找出對抗高大選手的戰術和訣竅。
戴資穎在這一連串的苦練後,在印尼頂級賽奪冠證明練習還是會有回報,這座冠軍也將戴資穎推上不久後的里約奧運中,羽球獎牌的大熱門。
更多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