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6/07/16

拿下史上最差的第12名,檢討的該是選手、教練團還是協會?

U20亞青賽首度在台灣舉辦,賽前因為中華小將上半季在企聯的精彩表現,以及協會的大力宣傳,對於廣大的球迷來說,奪牌似乎是應該,冠軍留在台灣才是真正的目標。然而比賽結果不盡人意,協會臉書一...

作者:矩形者

james yang

台灣的各種運動體育協會,只給了我『要比賽前召募選手』、『比賽得名後頒發獎金』的功能的感覺
培訓?別說中長期計劃看不到了,連短期計劃都沒有
選手的養成要靠自己,沒看到國家有長期重點的培育與選才
這樣全部都只能出去打運氣戰
每次國際賽事都在說『坐四爭三望二搶一』,然後沒達標再找一堆的理由
不要說敵情分析了,連敵情蒐集都不會做
還記得某次國際棒球賽,打爛了回來,總教練還說『對手跟報紙上寫的不一樣』
原來我們國家的體育代表隊,出去比賽的情蒐跟對手能力掌握,是靠報紙的體育記者

唉~~無言了

矩形者

其實體育協會都有這個問題,只是排球還是相較之下較冷門的運動,不用一股強大的力量去尋求改變只會被時代的浪潮捲走而已。

cuteson1120

不只男排,台灣各項運動都是這樣,沒有目標,沒計劃、沒有補助、沒人要管,有點成績的時候政府才會湊過來說要全力支持,要振興方案,然後請某某單位提出,然後咧,沒人報導後就不了了之,以我們這種小國家,選手沒企業、國家支持,單要靠自己,即便你再有天份也一下去磨耗了,重點是國家根本沒有要培養的意思,政治內鬥都鬥不完了,只想著怎麼拿到政權,誰有空理你

 

請繼續往下閱讀

U20亞青賽首度在台灣舉辦,賽前因為中華小將上半季在企聯的精彩表現,以及協會的大力宣傳,對於廣大的球迷來說,奪牌似乎是應該,冠軍留在台灣才是真正的目標。然而比賽結果不盡人意,協會臉書一句:寫下我國最差名次。這一句最差名次,到底該負責的是球員,或是教練團?還是負責組訓,賽前「下達」命令說要前三的協會呢?

 

 

請繼續往下閱讀

轉大人的挫敗

繼2011年後,中華男排再度在U20亞青賽掉到10名之外,今年身為地主國僅獲得第12名,令到場的球迷心碎;另外往年連連奪冠的世界中學生運動會,我國代表隊豐原高商以及中山工商也在男女的賽事中獲得第五和第四。不是贏球所以沒有大肆報導,但當我們欣喜若狂於中華男排成人隊今年在世界男排聯賽第三級比賽獲得佳績的時候,我們20歲以下的未來棟樑又該怎麼辦呢?五年後,我們在世界舞台上到底要怎麼具有競爭力,是會進步還是退步呢?(好擔心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FIVB

 

中華男排的成功

無庸置疑的,台灣排壇近年最成功的例子就是中華男排了。陳克舟教練執掌兵符之後,聘請專業體能訓練師加入訓練是報導中都有講過的,雖然不得而知他們集訓的方法有何不同,但在舟哥帶隊之下看得出球隊的企圖心和凝聚力。另外自從黃培閎回國之後,也時常看到他在臉書粉絲專頁上分享自主訓練跟調整身體狀況的貼文。好的教練用科學方法帶訓練加上好的球員有意識的自我提升,中華男排的進步和成功,皆始於此。

 


其他國都在做什麼

在場邊看了8天的比賽,筆者觀察到前四名的球隊伊朗、中國、韓國以及日本的教練團隊編制都在五人以上(其實打敗我們的泰國跟伊拉克還有澳大利亞都是),除了總教練、助理教練以及訓練員之外,每隊都配有醫生或是防護員,甚至有體能訓練師物理治療師隨隊,另外還有情蒐人員。伊朗和韓國的情蒐人員可以看到他們除了自己的比賽之外,預設對手的賽事也都會在場邊錄影跟用電腦做紀錄分析。反觀我們不僅出國沒辦法帶,連在國內比賽都沒有防護員跟情蒐員,輸球說都是球員跟教練團的錯?這有待商榷吧。

其實第一天看完伊朗的比賽後,我就已經知道中華隊要拿冠軍是很難的事了。伊朗成熟的球風以及優異的身體條件,在場邊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哇靠,這打我們企聯也不見得會輸吧!」。我必須說,現在的情況早就已經不是伊朗獨大,我們跟中日韓差一點的情形了,是差.很.多我們很愛講台灣人口過少或沒有經濟實力,不好意思伊朗2016預計的國內生產總值比台灣少了1200億美元好嗎?講難聽一點我們其實有錢但是就沒有要好好用啊。

 

 

與其說嘴,不如行動

其實講那麼多,只是想講我們還在用20世紀的方法跟思維在打21世紀的戰爭,在用土人弓箭在對付導彈啊!現在運動競技裡面「科學」所帶來的力量已經不言而喻了。從伊朗的十年計畫成功在亞洲稱霸,到日本東京奧運的選手培養長達8年的野心,我們都可以看到強國的蛻變以及戰績的維持一向不是天上掉下來。當然選手和教練團是有要改進的地方,但也希望協會能夠拿出長期的計畫去做些改變。

今年不能打奧運,四年後東京奧運總可以試試看吧,要打奧運資格賽?要達到什麼樣的階段性目標才有可能?之前秘書長說希望東京奧運男排可以有一席,(參照:排協秘書長章金榮推動排球進步 男排終極目標東京奧運)。說難聽一點,非台電的球員你要怎麼把他們留下來?當專職國手沒有未來,又不可能自己找工作又要練球,要出國旅外又都要靠自己,簡單嗎?可能嗎?這一次世界男排聯賽不是一再證明陳建禎、黃建逢、王明浚這一批26、27歲的選手正值巔峰嗎?那協會又有什麼機制把雙胞胎、許美中跟吳宗軒留到那個時候呢?只有目標沒有計畫,最後落得不就是失望而已。
 

FIVB

 

不是每次帶到企業聯賽以賽代訓,比賽前一兩個月大家就是到左訓練練默契(事實證明用企聯以賽代訓好像只會覺得累但沒有什麼用)。沒有更好的環境讓更多擁有好的條件的選手投入,投入後沒有在每個年齡層有計畫的銜接,5年之後當這一批U20的選手要在亞洲甚至世界賽場競技時,到時台灣的排球是不是更會落入一個成績不好、觀眾變少、選手無力、環境更差的惡性循環呢?(不要再跟我說排球沒人看了,最後一天的比賽沒有中華隊人卻超級多,觀眾也都看得很盡興投入!)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