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落客比較電影劇情和真實故事,但會跟全球買家競標快三十年前的絕版書籍,讀完整本自傳並分享心得的人,我想應該沒有幾位。希望大家喜歡這一篇號稱「全台獨家」的讀後感想!
90 公尺的奧運滑雪跳台有多高?當 Eddie 坐在將近 27 層樓的高度,沒綁安全帶,沒帶降落傘,感覺就像全世界最孤單、最寒冷和最可怕的地方…
不像某些運動員帥氣挺拔,擁有優異的運動細胞,為了破紀錄而生;Eddie 身材微胖,出生時下巴過度彎曲,從此僅能靠一邊牙齒吃東西,滑雪時除了超厚眼鏡還要戴護目鏡,根本無法跟運動選手聯想在一起。
不像某些運動員由家裡資助或國家栽培,用全新的裝備,出外比賽時住旅館;Eddie 的雙親跟銀行超額貸款,自己則做過木工、除草、洗盤子和褓姆等工作存錢,用破舊或別人施捨的裝備,經常偷睡在旅館走廊或車子裡,有時候一個禮拜只靠一條麵包過活。
Eddie 閉上雙眼,回顧過去幾年裡,摔斷過腳、手指、手掌和手臂,還有下巴、頸部和背部裂傷,父母擔心他遲早變成殘廢,然而這些傷痛沒有讓他放棄滑雪。
另外,別人叫他練習八年以後再來,笑他讓滑雪運動蒙羞,更警告他不要拿生命開玩笑,然而這些打擊沒有阻擋他走到這裡。
現在就是證明自己的最佳機會,一輩子的光榮時刻,於是 Eddie 睜開眼睛,起身往滑雪道加速俯衝,最後雙腳用力一蹬,像一隻老鷹般飛翔在空中……
Part 1:Career Path
感想分成上下兩篇,第一篇包括:
1. 生平簡介
2. 個人感想
第二篇包括:
1. 個人感想 (續)
2. 電影和事實差異
3. 奧運之後的發展
首先介紹 Eddie 的童年,他怎麼愛上滑雪,以及決定挑戰奧運的過程:
【童年時光】
Eddie Edwards 出生於 1963 年,老家是英國的 Cheltenham (卓特威), 他還有一位哥哥和妹妹,父親是泥水匠,母親是秘書,家中從來沒有多餘的錢,僅僅足夠把他們養大。 Eddie 小時候就很好動和頑皮,足球、英式橄欖球、板球、網球、籃球和排球都會玩,也發生過無數次的大小意外,例如玩翹翹板時飛出去,板子撞到下巴,靠醫生縫合差點斷掉的舌頭;參加游泳池憋氣比賽,跳下水後就沒有上岸, 最後被救生員救起來。另外, 11 歲時在學校的遊樂場扭傷左膝韌帶,由於不明原因導致感染,住在醫院三個月,要靠拐杖才能走路,前後換過二十四種不同的石膏,醫生還告訴 Eddie 以後無法奔跑和跳躍,他以為自己的運動生涯結束了,幸好長大後沒有太大影響。
當 Eddie 第一次從電視上知道滑雪這項運動後,很快就決定是自己的最愛。 14 歲那一年,終於等到學校允許國外旅遊的年紀,他靠零用錢和父母的贊助,第一個報名義大利的七天滑雪行程。剛開始 Eddie 抓不到訣竅,好幾次臉部貼著滑雪道一路滑下來,後來才漸入佳境。回國之後,他一有空就去滑雪場練習,眼中的世界也全部跟滑雪脫不了關係—學校的木工課,同學在做桌燈或實用的器具,他只做滑雪板;作文課他就寫自己對滑雪的熱愛;繪畫課無論這一次主題是什麼,他的作品一定跟滑雪有關,像是可樂罐乘著滑雪板從山上滑下來!另一方面,他從小到大幫父親搬運磚塊和水泥,鍛鍊出來的肌肉對滑雪幫助不小,在滑雪場的練習也讓技巧愈來愈進步。
因為第一年的滑雪行程收穫滿滿, Eddie 想在隔年繼續出國,因此在滑雪中心打工,身為技工 (mechanic) 的他負責保管和維護設備,存到旅費後如願前往西班牙的滑雪學校,優異的比賽表現於 350 位參賽者中排名第 13。升上五年級後,盡管學校規定為了考試,不准出國旅行,媽媽幫他在學期中以病假為理由請假一周,完成去義大利滑雪的計畫。
在 Eddie 即將畢業時,由於最拿手的科目是藝術,聽父母的意見去面試製圖員,但興趣缺缺的態度都沒錄取。雖然雙親勸他滑雪不能滑一輩子,Eddie 卻對滑雪以外的事情欠缺相同的熱情,心中暗自決定要找一份跟滑雪有關的工作。
【放眼奧運】
Eddie 寫信給好幾家滑雪中心詢問職缺,全部被拒絕之後,恰好學校的國外實習單位派他去義大利的度假中心, 18 歲的他每年必須從 十二月中旬待到隔年的四月底, Eddie 小心地保存家人送的聖誕禮物,很想家的時候才會拆開其中一個。他每天有七小時,每周有七天在滑雪道度過,個人目標也從滑雪教練改為競速選手 (downhill racer)。
某次跟當地冠軍的比賽中, Eddie 以時速 70 英里 (約 112 公里) 摔了出去,被送到醫院後右手仍毫無知覺,醫生診斷頸部和背部的骨頭有裂傷,可是住院幾周之後他又回去滑雪。這段期間的密集練習在回到英國的各項比賽看到成果,19 歲的 Eddie 拿下年度滑雪青年選手獎 (England's Young Skier of the Year)。
沒待在義大利的日子, Eddie 就在英國的滑雪中心擔任技工,主要職責是把設備顧好,有時候某些遊客看到他很會滑雪,請求提供建議時, Eddie 總是熱心地指導他們。不過經理認為這個舉動搶走其他人的工作,而且高速滑雪的行徑跟瘋子一樣,指責他完全不尊重此項運動,這讓 Eddie 失去了加入英國滑雪隊的機會。在義大利工作的第三年,某一天母親跟 Eddie 說:「既然你那麼喜歡滑雪,為什麼不辭掉工作,把全部時間拿來練習,再把目標設高一點,成為英國國家代表隊參加奧運呢?」
P.S.
英國滑雪隊 (English squad) 和英國國家代表隊 ( British team)不同,前者在國內的乾式滑雪道訓練,後者在國外的滑雪場,還要有足夠的賽事積分才能被選為國手。
接下來的四年, Eddie 的父母好幾次瀕臨破產邊緣,跟銀行借了大筆貸款,就為了提供到世界各國巡迴比賽的經費,同時買了二手旅遊房車,讓他可以開車到歐洲。通常在賽季開始時, Eddie 會預約一個晚上的房間,假裝忘記歸還前門的鑰匙,等到午夜時偷偷開門,跑去大廳的沙發睡覺,然後天亮之前趕快離開。可惜這一招不見得每次奏效,有一次他睡在車子裡,整台車跟冰箱一樣,一整晚都在發抖,導致隔天的比賽大為失常。此外,由於經費拮据, Eddie 每隔一天只吃一餐,有時候一整個禮拜靠一條麵包或一罐豆子過活。
1985 年秋天 Eddie 到美國參加世界盃賽事,就算在滑雪中心有好心的女士提供空房間,自己還當兩位嬰兒的褓姆賺錢,仍然入不敷出。他正打算放棄滑雪回老家時,發現跳台滑雪 (Ski Jumping) 屬於免費使用的措施,那不如換個比賽項目。競速用的滑雪板較細較薄,雪鞋保護作用較好,和滑雪板緊密相連,很少會向前摔倒。相較之下,跳躍用的滑雪板較寬也較長,雪鞋較輕,類似拳擊手穿的鞋子,但起跳後很容易太快把過多的重心放在前面,摔個四腳朝天。
Eddie 上午先在 15 公尺跳台嘗試,大概有六到七次成功落地,下午就直接改跳 40 公尺跳台,一般人要花三年才能辦法做到,他在短短三個小時的練習之後,就跳出 21 公尺的成績。隔天打鐵趁熱試跳 70 公尺跳台,無奈被滑雪中心的經理拒絕,對方認為即使是頂尖的滑雪選手,征服 70 公尺的跳台仍需要整整八年。
此時 Eddie 遇見七十幾歲的 John Viskome, 1932年代表美國的冬季奧運跳台滑雪冠軍,退休後就在滑雪中心開接駁車。 在 John 的指導下, Eddie 的技術逐漸提升,能在 40 公尺跳台的比賽中繳出 39.5 公尺的成績,後來更進步到個人最佳成績 42 公尺,不過滑雪中心仍然禁止他試跳 70 公尺跳台。
回到英國後,Eddie 把旅遊房車賣掉,跟母親借車前往瑞士的 Kandersteg,是瑞士、法國和澳洲等國家代表隊的訓練基地。那裏的 60 公尺跳台提供免費訓練,但 Eddie 為了要賺住宿費,完成一整天的練習後,幾乎整個晚上要除草賺錢。經過幾個禮拜的訓練, Eddie 決定挑戰 90 公尺跳台,等到他坐在跳台往下看,才了解美國人沒有騙他,那種高度就像人在雲霄飛車的最高點,差別在於沒有剎車也沒有安全帶,恐懼感瞬間佔據全身。然而 Eddie 不是輕易放棄的人,多留在 60 公尺跳台練習幾天後,他就放手一搏,直接試跳 90 公尺跳台,第一次跳了 45 公尺。對他來說,最大的問題是眼鏡和護目鏡會有水蒸氣,有時候連落地時都還沒消失,幸虧本身的方向感還算不錯,起跳時大概知道往哪個方向著陸。
當時英國的跳台滑雪紀錄是 1931 年的 61 公尺,這也是 Eddie 給自己的目標。在技術方面能靠練習改進,設備問題卻無解,Eddie 仍在使用四十幾年前的裝備。後來是澳洲代表隊給他全新的滑雪板;義大利人贈送頭盔和護目鏡;德國隊提供滑雪外套,身上穿著這些聯合國配備,最後一舉跳出 77 公尺的成績。
接著 Eddie 到瑞士的 St. Mortiz 參加比賽,那邊是人工雪,降落時好像踩在砂紙上,澳洲隊已經為此付出代價,有隊員摔斷鎖骨,另一位摔出腦震盪。當 Eddie 起跳在空中時就發現大勢不妙,失去平衡的他下巴直接撞擊地面,除了雪鞋報銷,嘴巴流血,下巴更腫了一大塊。他回到房間痛到一直流眼淚,更慘的是沒有醫療保險,根本沒辦法看醫生。休息幾個小時之後,他覺得與其自怨自艾,不如找點事情做。先跟法國隊借了雪鞋,剩下大兩號半的 size,於是把身邊所有的六雙襪子全塞進去。另外,沒錢買繃帶,就用枕頭套包住下巴再綁在頭上,最後硬戴上頭盔,就回去滑雪了。
在瑞士的第一場賽事, Eddie 跳出 50 公尺的成績,整個耶誕假期都留在當地練習,讓他在下一站德國的 Oberstdorf 跳出 66 公尺,正式打破英國紀錄,逐漸獲得媒體的注目。之後到 Garmisch Partenkirchen 比賽時, Eddie 摔傷左腳,被擔架抬走,傷勢嚴重到不得不返鄉治療,原來兩條韌帶已經撕裂,隔天就安排手術,最神奇的是恢復神速,一周後已經在騎腳踏車復健,兩周後又繼續滑雪。
過沒多久 Eddie 又因眼睛感染缺席芬蘭的賽事,可是在挪威跳出個人和英國新高的 67.5 公尺,更棒的是父母首次在現場觀賞比賽。而賽季結束時,已經是 1987 年的 3 月,距離冬季奧運剩下倒數 11 個月,他開始擬定接下來的訓練計劃。
【備戰奧運】
Eddie 先待在英國密集訓練,每天十六個小時,六點起床先跑步兩小時,早餐後去體育館報到,練習項目包括舉重,以及一百到四百公尺的衝刺短跑和跨欄賽跑,接著安排網球、排球、游泳或騎腳踏車,直到手和腳都累到不行才休息,最後兩個項目是在蹦床上練習彈跳,以及跳台滑雪。
夏天來臨時, Eddie 改到瑞士的滑雪中心訓練,同時做任何可以做的工作賺錢,包括廚師、餐盤清洗員、清潔工和園丁…等,他睡過地板、廚房、走廊和桌球桌下面,吃過餐廳員工給的剩菜,感覺像是藏在花園的老鼠或四處躲著父母的小孩。即使如此, Eddie 安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人比我更可憐,只是還沒遇到那個人而已,至少我還可以享受跳台滑雪!」
9 月份他前往德國的 Hinderzarten 參加比賽,在那邊接受挪威教練 Geir Hammer 的指導。之前 Eddie 依靠自己摸索,從錯誤中學習, Geir 則能清楚地解釋每一個要領,讓 Eddie 每次起跳和飛行的動作維持一致,雖然不列入官方紀錄,但曾在練習時跳出 91 公尺。
11 月 Eddie 到芬蘭跟國家代表隊一起訓練, 透過朋友關係住在精神病院,晚上幾乎都不敢離開房間,睡覺前要再三確認房門和窗戶有鎖緊。他有時候一周靠一條麵包或一點餅乾充飢,可是樂觀地自我解嘲當作減肥。
12 月份時 Eddie 被告知奧運跳台滑雪比賽的資格是 71 公尺,必須在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澳洲的其中一場比賽中達成,偏偏他的正式成績總是比練習時還糟糕,第一站失敗,第二站是 69 公尺,此時 Eddie 開始考慮是否要再準備下一個四年,他擔心自己無法存到足夠的生活費,假如要父母繼續贊助,對哥哥和妹妹也不公平。幸好在奧地利的比賽跳出 71 公尺,撞開自己的奧運之門!
【奧運比賽】
千辛萬苦總算能夠參加奧運,Eddie 卻發現自己窮到沒錢買機票,媽媽趕緊跟銀行借錢匯款,讓他及時搭機去加拿大的 Calgary (卡加利)。Eddie 一走出海關就受到數百位民眾的歡迎,還幫他取了《The Eagle / 飛鷹艾迪》的外號。更難得的是家人也在現場,父母和妹妹又跟銀行多貸款六千英鎊前來加油,他們身上的衣服特地寫上 I Love Eddie, 妹妹還在另一面寫 Eddie's sister。
Eddie 被排在 58 位選手中的第 24 位,首先挑戰 70 公尺跳台,快輪到他的時候不知道是過度緊張或興奮,胃部突然絞痛。等到大會一宣布他的名子,八萬名觀眾傳出熱烈的歡呼聲, Eddie 一方面感謝他們的支持,另一方面開始做最後檢查,提醒自己不要太快把身體重心往前傾,否則會提早落地,而太慢又會導致滑雪板向後翹,打到自己的下巴。
調整好姿勢之後, Eddie 就順著滑雪道衝下去,按照做過無數次的練習起跳,此時他就像真正在空中飛一樣,能深刻感受為什麼人們一直嚮往飛行,也難怪自己無論發生什麼事,仍舊會繼續回來跳台滑雪。
忽然間 Eddie 察覺滑雪板正快速下墜,如果什麼事都不做的話,一定會臉部直接著地,於是趕快把手臂彎起來,或許觀眾以為老鷹正要展翅飛翔,他心裡面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如何安全地著陸。
接下來在一陣搖晃中, Eddie 的滑雪板終於碰到地面,一邊把胸口的空氣吐出來,一邊滑行一段距離後停下來。雖然沒有出糗,可是他知道其實可以做得更好,大會稍後宣布跳躍距離僅有 55 公尺,不過觀眾的歡呼聲和加油聲此起彼落,甚至比金牌選手還受歡迎。
過沒多久 Eddie 返回跳台,準備跳第二次。他在跳台上跟歡眾揮手致意,這一跳比上一次感覺更好,可惜沒有跳出更遠的距離。
之後的 90 公尺跳台滑雪, Eddie 起跳之後滑雪板始終保持平衡狀態,身體在空中的移動也很流暢,創下英國紀錄的 71 公尺。隨後的第二跳成績欠佳,他不願意接受這是在奧運的最後一跳,跟大會報名團體賽,說只有一個人沒關係,自己可以多跳幾次,卻當場被大會拒絕,不得已打消這個念頭。
最終成績揭曉後, Eddie 排名第 58,是所有選手中的最後一名,也沒有繳出最佳表現,但最重要的是他克服了種種障礙與困難,完成自己的夢想。如同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起人 Baron de Coubertin 說過的:”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win but to take part, just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not the triumph but the struggle. / 奧運的精神在於參與不在得獎,人生的重點不在勝利而在努力。”
此外, Eddie 註定在歷史上留名,才 24 歲的他是第一位代表英國參加奧運跳台滑雪比賽的選手,奧運組織委員會主席 Frank King 更在閉幕演講時提到:"At these Games, some competitors have won gold, some have broken records,and some of you have even soared like an Eagle! / 在這些比賽中,有些選手榮獲金牌,有些選手打破紀錄,而有些人曾經像老鷹一樣在天空翱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