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比賽用球:200 元;一顆幸運球迷手上的比賽球:無價。
除了自己支持的球隊在九局下擊出再見安打,最讓棒球迷開心的可能是到場看球的過程中拿到一些免費的'紀念品',像打者揮棒過猛噴出去的球棒或球賽中球迷們最有可能帶回家的-界外球。
(Mark Gormus/Richmond Times-Dispatch)
接到界外球或全壘打球,是所有棒球迷們最夢寐以求的時刻,所有人羨慕的目光都將集中在你身上,把球高舉,帶點驕傲地宣示這顆球的新主權。
可能到場看球的累積時數還不夠,到現在不管是大大小小熱身賽、正式比賽甚至道奇隊來台灣熱身賽,天上掉下來免錢的球,我一個都沒有。一位叫威尼的朋友,曾在觀賞業餘比賽的同時撿到界外球,是在毫無競爭者的情況下走過去撿起來,回到位子上我很開心的跟他分享這喜悅,但沒多久就有工作人員走過來把球收回,這喜悅持續不到三十秒便轉為尷尬。
在 2005 年,有數據提出美國大聯盟所有比賽中共有大約 12 萬顆界外球加全壘打球,總進場人數約為 7 千 500 萬人次,很大略的算一下,到場看球並接到比賽球的機率大約是 1 / 619,扣掉大概有一半的球有是打到沒人接得到的地方 (場外、護網上),所以這機率大概是 1 / 1189 (跟 2102 年小行星 VD17 撞擊地球的機率相近),這數據只是很初步的估計,但多少有些參考價值 (本數據是 MLB 版本,中華職棒的話可能要釣一下卡好囉)。
但在美國,有一位挑戰千分之一機率已經 25 個年頭的'免費棒球'收集狂 Zack Hample。
Zack Hample,現年 37 歳,職業為棒球作家並提供到場陪同看球服務,特殊技能:用 30 種語言 (西文、韓文、法文、日文、希伯來語、俄文......等等)加手語說出:[請給我一顆球。] 12 歲當年與父母到場看球得到生涯第一顆'紀念品',至今共收藏 7606 顆棒球在家中,生涯最高紀錄曾在一場比賽中獲得 36 顆球,平均一場球賽可以帶回 6 顆免費紀念品,從在七千多顆球中,共有 187 顆是在比賽進行中接到 (其它多為賽前練習中接到或球員熱身完拋給球迷的練習球),其中包括他最得意的 Barry Bonds 生涯第 724 號全壘打球。
(Hample 和他用2870顆球組成的棒球金字塔)(Brandon Sloter)
這麼多免錢的球絕對不是自己找上門的,Zack Hample 只要去看球他一定會做好萬全的準備。球員都有球探報告,註明打擊弱點、落點、投手球速、球種;Zack Hample 也有他自己的球探報告,'Hample 報告' 指出:Ryan Howard 和 Kevin Millar 兩位一壘手都習慣把該半局最後一顆傳到他手套裡的出局球,輕輕拋給一壘側前排的觀眾,所以只要鎖定一壘側附近的位置就非常有機會多帶一個戰利品回家;Juan Pierre 曾在某一場比賽把他開局前的熱身球連續九局丟給左外野的觀眾,跟著 Pierre 走就準沒錯。
(左外野 + Pierre,外野的球迷有福了)(Steve Mitchell-USA TODAY Sports)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Zack 至今已經連續一千一百多場去看的球賽中 (生涯一共 1209 場出賽),從未失望地兩手空空回家;自 1993 年以來只要他去過的球賽,他就至少會帶一顆球跟他回去。
(生涯最高單場 36 顆球紀錄是 2011 年 9 月在紅人隊主場創下)(zackhample.mlblogs.com)
Zack Hample 很大方的分享他成功討球或接球的五大要訣:
1. 絕對要帶手套入場提早入場,賽前的打擊練習是球迷接球的黃金時段。
2. 選擇靠走道的座位,方便隨時殺進殺出搶奪落下的飛球。
3. 做好賽前準備,印出兩隊的球員名單,尤其是聽到用球迷母語喊著自己名字的離鄉背井小咖球員們 (記得注意禮節),他鄉遇故知會讓人忍不住大方多丟幾顆球。
4. 準備兩隊的球衣或球帽,特別是客隊的帽子,客場球員看到自己球隊的死忠球迷不遠千里的跑來支持,通常比較會有動力交出手上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