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私事,錯過前兩天非常值得討論的話題,就在這裡來個review,讓我牽拖一下吧。)
季後賽真的是小樣本,的確會有的球員在一個系列賽打出什麼四成五成的破表成績,或是連續四五場開轟,也會有人整個系列賽就是手感糟糕到不行,什麼成績都交不出來,可是他又可能是你重要的球員,要你把他拉下先發,又會很為難。
結果就是,多數教練會在這時候保持耐心,畢竟你已經仰賴他一整年了。可惜的是,有可能你的耐心會得到回報,也有可能只能在系列賽打包後還帶著遺憾。
ALCS Game 5 印地安人3:0藍鳥 (印地安人4:1晉級)
幸好,印地安人沒有真的讓戰線繼續延長,不然中三日的Kluber就會一直被提起。而也還好雖然印地安人輸掉Kluber主投的Game 4,但靠著他們季後賽至今的勝利方程式,依然贏下Game 5,也就讓那個看似少了一點耐心的決定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Marco Estrada一直都不是一個很差的投手,但他也不會是一個很好的投手,因為以變速球為主要變化球種的他,一直無法隨心所欲的控制這顆out-pitch,而只要一失投,就會被長打重擊,就像Game 1其實Estrada的整體投球內容不在Kluber之下,但就是挨了一發兩分砲成為勝負分野一樣。
2014年, Estrada整季挨了29轟,是當年MLB的「煙火教主」,生涯HR/9是1.3,更是藍鳥輪值裡最差的。而在背水一戰的今天,主投6局也只被打出5支安打沒有保送,但是這5支安打裡,包括一局上Mike Napoli抓住偏高的失投變速球敲出二壘安打,三局上Carlos Santana抓住偏高失投的卡特球和四局上Coco Crisp抓住偏高失投的變速球都直接送出牆,5支安打裡就有4支長打,讓他付出慘痛的代價。
嚴格說起來,6局失3分不算太慘的成績,問題是藍鳥打線再度熄火,前10個打席全數無功而返,面對印地安人菜鳥Ryan Merritt,藍鳥乖的像是睡著了一樣。五局下Russell Martin安打上壘後,Terry Francona再度主動換投,Brian Shaw、Andrew Miller、Cody Allen三個勝利組牛棚「再度」吃掉14個出局數,讓多倫多當地球迷鴉雀無聲。
例行賽的藍鳥,是敲出221支全壘打、排全MLB第四的重砲部隊,但在ALCS面對先發破大洞,幾乎只剩2.5個SP的印地安人,卻成了打擊三圍僅0.201/0.251/0.283的鳥槍兵團,反觀印地安人雖然打擊率(0.168)和上壘率(0.215)都不如藍鳥,但6發全壘打帶來0.161的純長打率,屢屢在關鍵時刻重砲制勝。
藍鳥傲人的打線安靜無比,Josh Donaldson繳出AVG 0.333、OPS 0.956,和Michael Saunders的AVG 0.429、OPS 1.072是唯二可看的,其他包括Jose Bautista(AVG 0.167、OPS 0.508)、Edwin Encarnacion(AVG 0.211、OPS 0.513)、Troy Tulowitzki(AVG 0.111、OPS 0.311)、Martin(AVG 0.118、OPS 0.285)的成績只能以瞠目結舌來形容,而這甚至還是Bautista在36歲生日這天4支2含一支二壘安打之後的數據。
平心而論,這些人都不是這麼糟糕的打者,你也的確可以期待他們自己修正,但是直到系列賽五戰過去,這四人卻依舊低迷,而最終,藍鳥總教練John Gibbons的耐心,沒有化成美好的果實,反而是讓藍鳥的球季跟著四名主力的低迷而沉入海底。
而Terry Francona缺乏耐心的在Game 4讓王牌只休息三天就披掛上陣,投球內容不差但只吃了5局,差點讓他們在Game 5甚至Game 6陷入險境。平心而論,不是不能理解因為投手陣容殘破,Francona在原本就只有三個穩定SP(後來還少了Bauer)的時候就打算讓Kluber中三日主投ALCS Game 1、Game 4和Game 7的想法,但是既然已經3:0取得絕對優勢後,讓Kluber稍作喘息而回到正常的投一休四,應該是可以考慮的調度方式。
無論如何,在鬼神勝利組的苦勞下,印地安人克服輪值殘破的悲劇,主投7.2局就送出14K,一分未失的Andrew Miller拿下ALCS MVP,印地安人重返WS之後,堅固的牛棚是他們求勝的最大法寶,然而立下大功的勝利組三人,究竟真是金剛不壞,又或者只是時候未到呢?2016年,真的會是克里夫蘭開懷大笑的一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