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球季後,頂著在國聯冠軍賽被大都會橫掃出局的失望,芝加哥小熊隊在自由球員市場上狂下重本,簽下了皇家隊冠軍成員二壘手Ben Zobrist,並且從世仇紅雀那裡搶過來了兩名大將,先發投手John Lackey和白金手套級的右外野手Jason Heyward。當時,小熊隊打算將讓合約到期的中外野手Dexter Fowler放走,並將Heyward移防到中外野。至於右外野的部分則是以Jorge Soler為主的多人去分攤。
沒想到,Fowler在市場上轉了一圈,本來說已經要和金鶯簽下一紙三年約,沒想到他到最後一刻又反悔,反而以一紙一年約回到小熊隊。突如其來的戰力加持小熊固然很開心,而經驗豐富的教練團也成功靠著站位後移的方式讓一直以來守備評比都不佳的Fowler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名聯盟平均的中外野手(當然,守備範圍像太平洋一樣廣的Heyward的到來也是一大關鍵)。
不過,守備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打擊才是。重回小熊開路先鋒一職的Fowler去年上半季打擊完全大爆發,四月打出了將近五成的上壘率、破1的攻擊指數、189 wRC+的噁心成績,五月也有139 wRC+的貢獻;六月雖然因為一些傷勢影響而面臨嚴重低潮,打出慘淡的62 wRC+,但整體來上半季138 wRC+的成績也是非常驚人的。整個球季下來,Fowler繳出了逼近四成的上壘率、生涯單季最佳的129 wRC+,毫無疑問的是一名非常稱職的開路先鋒。
打出生涯年的Fowler帶領小熊拿下了北芝加哥夢寐以求、等了108年的世界大賽冠軍,而球季後再度進入自由球員市場的他也終於拿到了他應得的合約,與聖路易紅雀隊簽下了一紙五年總值8250萬美元的大約。今年球季,小熊球迷將不再會看到Fowler在Wrigley Field身穿藍色球衣出賽81場,而是穿著紅色的球衣以客隊球員的身份出賽九場。失去了Fowler之後,小熊也該開始認真的思考,新球季的開路先鋒到底應該由誰來擔任呢?
距離開季還有兩個多月,總教練Joe Maddon沒有必要急著做決定,應該會在春訓開始在慢慢嘗試各種組合。況且,大家都知道Maddon沒有一定要用固定打序的習慣,常常依當天情況去作調整,所以開路先鋒這一職他很有可能也會是這種做法。不過,就算沒有像Fowler這種只要先發基本上就會打第一棒的選手,Maddon還是得有一個主要的開路先鋒,在大多數的比賽擔任第一棒,所以就讓我們來研究一下誰最適合這個角色吧!首先,讓我們看看小熊今年的野手陣容深度表:
守位 | 先發 | 後補 | 三選 |
捕手 | Willson Contreras | Miguel Montero | Kyle Schwarber |
一壘手 | Anthony Rizzo | Kris Bryant | Ben Zobrist |
二壘手 | Ben Zobrist | Javier Baez | Tommy La Stella |
三壘手 | Kris Bryant | Javier Baez | Tommy La Stella |
遊擊手 | Addison Russell | Javier Baez | Ben Zobrist |
左外野手 | Kyle Schwarber | Ben Zorbrist | Kris Bryant |
中外野手 | Jon Jay | Albert Almora Jr. | Jason Heyward |
右外野手 | Jason Heyward | Ben Zobrist | Kris Bryant |
球員的多功能性讓小熊25人名單中可以只帶12名野手,讓牛棚增添一名戰力,而這12人當中除了Montero和La Stella兩人會是固定的候補以外,其他十個人基本上都會有一定的先發打席數,所以開路先鋒的角色就讓我們從這十個人裡面做挑選,把不適合的人選一一剔除。像是Bryant和Rizzo兩名大將一定是中心棒次的人選,所以基本上可以不用考慮他們。
而要當一名好的開路先鋒,首要條件就是要有極好的上壘能力;以.330的上壘率作為一個標準點,上個球季以及生涯整體皆沒有超過這個門檻就可以直接剔除。依這點來看我們可以直接淘汰遊擊手Russell、新人Almora Jr.、以及選球能力很有問題的Baez。他們三人的整體打擊貢獻應該都是低於聯盟平均的(三人被預測的wRC+分別是96、84、95),所以不適合當開路先鋒算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