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6中華男足國際賽總體檢(三)

中華男足在2016的國際賽,僅今井敏明前總教練執教時出賽蒙古,黑田和生總教練於東亞盃第二輪對關島時,這兩場沒有失分作收。中華男足的比賽對象,強度不再是亞洲末段球隊,使得後防不穩的問題浮現。上半年更有陳...

作者:久保

  中華男足在2016的國際賽,僅今井敏明前總教練執教時出賽蒙古,黑田和生總教練於東亞盃第二輪對關島時,這兩場沒有失分作收。中華男足的比賽對象,強度不再是亞洲末段球隊,使得後防不穩的問題浮現。上半年更有陳昌源與殷亞吉,因為中華足協與教練團的問題,相繼缺席6月以後的國際賽。至此本土後衛群當自強,對於鎮守中華男足大門的守門員,更是一場場的嚴峻考驗。

  本篇總體檢即以守門員為主軸,檢視今年中華男足登錄與出賽守門員,出賽場次、時間與勝負總況。接著談論本年度主要出賽的守門員,撲救險球有何空間的特性,長傳球與球權喪失的關聯性。希望讓黑田和生總教練能在3月,於河內與越南男足的友誼賽,乃至國內舉辦的亞洲盃第三輪與土庫曼的小組正式賽,及早因應守門員人選有限的隱憂。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五、守門員的出賽總況

 

  今井敏明前總教練於6月,亞洲盃第二輪附加賽第一場啟用潘文傑,試圖改善中華男足的防守問題。潘文傑出賽造就主場一度領先,最終遭柬埔寨逼和,逐漸朝向勝多敗少邁進。檢視中華男足於2016年登錄的守門員,有呂昆錡、邱育宏、蔡碩哲、潘文傑等四位,實際出賽則以邱育宏9場、592分鐘最多,潘文傑6場、508分鐘居次,呂昆錡1場、47分鐘第三,蔡碩哲始終在球員區、尚無出賽場次。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出賽場次與時間來看,邱育宏是三位總教練共同認可,擔當中華男足守門重任的苦工。可是潘文傑在今井敏明與黑田和生總教練時,卻是中華男足尋求勝場的關鍵守門員。如同2015年邱育宏與呂昆錡風格迥異,2016年則是邱育宏與潘文傑各有擅場。邱育宏相對於2015年長傳球的急躁,已稍有改善而緩慢進步中。潘文傑卻時常在網路發言,難免影響中華男足的出賽氣氛,更於2016年底宣布退出中華男足。

  邱育宏出賽9場、先發6場,先發場次取得2勝、4敗,出賽場次取得5勝、4敗。他在近一、兩年的錯誤中學習,在場上的表現也相對穩定。儘管邱育宏難免有些急躁冒進之舉,進而衍生致命的失分危機,實則對比2015年的發生頻率與次數,都已有減少的趨勢。邱育宏過於頻繁的踢出長傳球,導致中華男足迅速喪失球權的問題,也在2016年搭配後衛的短傳而稍獲改善,鞏固中華男足先發守門員的地位。

請繼續往下閱讀

邱育宏在東亞盃第二輪默默肩挑守門重擔(中華足協)

  潘文傑緊追於邱育宏之後,他在2016年出賽6場、先發6場,先發與出賽場次皆為4勝、1和、1敗。只不過潘文傑往往低估自我,網路發言總是成為媒體炒作的話題,實則柬埔寨出賽獲得該場最出色球員的殊榮,已然說明他對中華男足的重要性。更何況每一位守門員在總教練心中,重要性絕不能單看整年度出賽場次與時間,還要考量到小組賽取得關鍵勝場的戰略因素。在東亞盃第一輪扭傷的潘文傑,腳踝的傷勢讓教練團不能輕易派出,避免虛擲中華男足取勝的壓箱寶。

潘文傑於關島出賽東亞盃第一輪時扭傷腳踝(中華足協)

 

六、撲救險球的不同風格  

 

  日前已宣布退出中華男足的潘文傑,在2016年鎮守中華男足大門,6場、508分鐘的過程中,承受柬埔寨、蒙古、東帝汶、關島男足,總計52次的射門威脅。他防守對方射門52次而僅丟失6球,達到88.46%的防守成功率,確實有邱育宏難望其項背之優點。仔細分析潘文傑丟失的6球,有1球是12碼罰球,2球在小禁區外圍,其他3球都是在小禁區內。這些失球多與後衛群的盯防失誤有關,個人防守失誤相當少見,堪稱防守風格穩健有力。

2016年潘文傑出賽時間內遭到射門位置分布圖

  如果說潘文傑被射門得分區塊,多在兩柱之間的10碼內,有著寸土山河寸土爭,小禁區內不可被滲透的特性。邱育宏在592分鐘承受77次射門,丟失17球的相對容易失分區域,則是在小禁區與大禁區之間。由於邱育宏在2017中華男足的國際賽,依然是先發守門員之一,暫不公開整年度被射門的點狀分布圖。本文僅呈現3月17日對越南,單一場次的被射門分布圖,輔助說明前述的失分區域。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