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體系素來以「投手王國」聞名,James Shields、David Price、Alex Cobb 都曾是自家出產的頂級投手;Chris Archer、Jake Odorizzi 則是透過交易而大放異彩的代表。而新生代的接班也持續傳承下去,如 Blake Snell,來季將會是輪值表上的一員。循序而有效的養成,擦亮了光芒的投手招牌。
而在甫公布的《MLB.com》百大新秀名單之中,有位光芒隊的投手特別引人好奇。投手上榜在光芒體系不是新鮮事,但他有著一個球種,無論是放眼歷史又或展望未來,都能堪比屬於相當罕見、一脈相傳的蝴蝶球。
這位投手名為 Brent Honeywell,他的招牌球路是螺旋球(Screwball)。說來巧合,Honeywell 父親的表兄,就是歷史上最出色的螺旋球投手之一-Mike Marshall。
(Mike Marshall 除了螺旋球,也是史上罕有的後援投手賽揚獎得主)
螺旋球特色
螺旋球,又被稱為反向曲球。與曲球不同之處在於,螺旋球使用時必須將手肘甩向身體內側,而非如其他球種順勢甩向外側。握法則是以食指與中指緊握,且將重心加壓至無名指與小指,將球推離己身,製造球路的下沉,與反向移動的錯覺。
由於這樣的方法被認為不合人體力學,且長時間易造成肩膀與手肘的傷害(如曾投出完全比賽、以相似球路聞名的Dallas Braden),且球路本身難以控制,始終不被投手用以解決打者的利器。
幾年前,雙城隊的 Hector Santiago,在效力白襪時期也曾藉以螺旋球登上大聯盟而轟動一時,甚至有多家媒體專程為此向他採訪。不過真正運用在實戰的,卻不如預期中來得頻繁。2013球季,Santiago 生涯第一個專職先發的賽季,根據《Baseball Savant》的資料,一共投了119個螺旋球,只占比4.41%,勉強可以排入其第五大球種。最近兩年更是完全棄用。
因此,Brent Honeywell 的出現,也肩負著這個時代復興螺旋球的第一人選。
螺旋球與剛猛速球
Hector Santiago、及許多日本投手,之所以選擇螺旋球,多半是為了彌補球速的不足。不過,Honeywell 的先天條件比起以往的選手好上許多,而且他也擁有其他多種球路。
在秋季聯盟的明星賽,他向球探們清楚的展示了。
螺旋球的握法與變速球有些相似,但移動軌跡卻像是反向曲球。下圖是 Brent Honeywell 的螺旋球,與一般曲球的位移比較。
有著與曲球相似的下墜幅度,卻有著不同的橫向位移。也時常在屢攻不下打者時,作為搶下第三顆好球的關鍵球種。
螺旋球的應用也使他產生與普通投手截然不同的數據。身為右投手,既定的印象皆認為剋右不剋左。然而,上個賽季面對右打者的244個打席之中,被打擊率是.241,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但面對左打者的209個打席之中,被打擊率居然只有.198。相對右打者而言,解決左打者的能力更勝一籌。
不過,人們經常只注意他那特殊的螺旋球,卻忽略了其真正吃飯的武器仍然是他的速球。方才提到的先天條件,就是 Honeywell 也有個 91-93 mph,必要時可催到 96mph 以上的速球。在《MLB.com》的評價,速球的評價僅次於螺旋球,給了其60分的中上水準,也預料將會是其主戰球種。
優異的運動天賦
Honeywell 就跟當今大多數投手一樣,善用了身上的每一部分,完成俐落的投球動作,並建立一個良好的投球機制。而這樣的特質也反應在其控球上。據他自己的說法,早在他還是個孩子時就被要求把球丟進好球帶。
我父親在我年紀很小時,就教導我要丟出好球。他甚至幫我戴上眼罩,並告訴我:「如果你這樣也能丟出好球,那麼你在任何時刻都辦得到。」
Honeywell 的每九局保送(BB/9)為1.9,其三振保送比(K/BB)更是精良的4.93。
此外,在許多球探報告之中也都異口同聲的表示,Honeywell 是個天生的競爭者。他信任他的投球,從來不畏懼運用各種可能的武器,來對付打者。無論球數處在領先、落後皆然,他就是敢在關鍵時刻塞進一顆又一顆的致勝球。他的高球商也是其為人所稱頌的特質之一。
漢克阿潘
恭喜升級!期待更多好文~
米古爾
謝謝阿潘大的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