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男足在2015年困擾於左後衛人選,陳貴人前總教練讓不擅長左後衛的陳毅維,承擔重任至2016年3月。時至2016年陳昌源與殷亞吉陸續退出,接替的後衛人選偶爾出現盯防球員有紕漏,讓後防不穩的問題雪上加霜。即使今井敏明前總教練與黑田和生總教練大膽晉用本土新秀,黃偉民與洪子貴的出賽表現不俗,讓2016年後衛群持續增添新面孔,進而搭配出各種防守陣容。
只不過後衛群的盯防疏漏的問題難解,又遭對方前鋒強行突破,致使2016年幾乎絕大多數勝場,是在有失分的情況下。環顧世界各國或地區代表隊的後衛陣容,都是盡量穩定在幾位固定球員,並尋求國際賽經驗豐富,臨場表現穩定的球員擔當。反觀中華男足在這一年的後衛陣容,頻頻更換先發後衛組合,國際賽經驗豐富的後衛有限,造成對方時常反越位成功,無人盯防直切禁區以接應射門的對方球員,導致中華男足在禁區內危機四起。
八、後衛群表現綜述
2016年中華男足上場位置在後衛,有王睿、陳庭揚、李健良、殷亞吉、陳威全、陳昌源、陳毅維、蔣明翰、黃偉民、翁偉賓、洪子貴等11位球員。儘管陳毅維於13場國際賽皆有出賽,然而今井敏明前總教練執教期間,不再是清球或犯規為主的左後衛,變成是向對方後衛施壓的右前鋒。這使得陳毅維擔任後衛的場次與時間,遠不及於持續擔任中後衛的陳庭揚。陳庭揚出賽12場、先發11場、出賽862分鐘最久,堪稱整年出賽最為頻繁而穩定的中後衛。
陳庭揚(右)是2016出賽場次與時間最多的後衛
除去陳昌源與殷亞吉因故退出,三位總教練選擇後衛各有見解,效力臺電的蔣明翰只出現於陳貴人前總教練時。王睿和陳毅維則被今井敏明改踢其他位置,接著在6月起用黃偉民擔當右後衛,再於10月起用洪子貴替補左後衛。由於洪子貴在左後場的表現相當穩健,成為之後五場國際賽,中華男足的固定先發左後衛。黑田和生總教練看似蕭規曹隨,實則尚未沿用陳威全、黃偉民、翁偉賓。要言之,2016年兩度更換總教練,改變中華男足最劇烈處在於後衛陣容。
2016今井敏明前總教練開始重用的後衛
正因如此,中華男後防的橫向連結,球員之間的默契難以培養,容易因後衛盯防認知出入,造成疏漏盯防對方球員的情形。即使中場球員支援後衛群,一邊確認來球、一邊盯防球員,也時常發生接應傳球處有漏盯球員的問題。即使是今井敏明前總教練執掌期間,後防堆砌再多的人數優勢,迫使兩隊在越位規則之下,被壓縮在相對小的空間,終究無法彌補漏盯球員,或是後衛群與守門協調不佳,產生各種令觀眾嘆息的失誤。
後衛群在2016年受詬病之一,便是前場難得獲得進球,重新開球不久常有防守或傳球失誤,旋即在3分鐘內遭到進球追平,諸如3月17日客場出賽越南第6至8分鐘,6月2日主場出賽柬埔寨第5至7分鐘。根據2016年遭進23球的時間點,追究這個喜憂相隨的現象,便會了解中華男足賽前暖身程度不一,造成上半場得失分的重要時段,落在關鍵的第4至9分鐘。下半場則因球員調度與體能調節,往往中後場回防不及,失分多半落在第83到90分鐘之間。
2016中華男足遭到進球時段變化圖
此外,陳貴人前總教練重視定位球的攻守,今井敏明與黑田和生總教練則抱持平常心,於是中華男足儘管進攻取分方式變得多元,然而後場防範定位球卻未有以往的謹慎,反倒成了2016遭到對方取分的重要罩門,例如東亞盃第一輪北馬里亞納群島男足獲得唯一進球,便是Joel Pierce Fruit踢出自由球、Kirk Warren Schuler頭錘得分;澳門男足第一個進球,也是陳敏以穿越人牆空檔的自由球進網得分等。
黑田和生總教練集訓中華男足時,必須重視後衛群與守門員,協調臨場模擬防守定位球的方式。當然也要尋求陳昌源與殷亞吉等,有經驗的旅外後衛要員返隊效力。否則2016年在國際賽的各種問題,仍將可能困擾中華男足到2017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