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中可以清楚看出,快攻過少的問題先不討論,國王的攻擊熱區就是在15-7秒這個區段,國王在這個區段的出手效率比早攻時更好,而超過這個區段則有非常顯著下滑,當然,在剩餘秒數不多時,多數球隊的攻擊狀況都不會好,問題是國王讓自己被擠到出手時限的比例實在過高,在7秒內的出手比例高達25.2%,這數字不管比起過去的國王或聯盟其他球隊都明顯偏高,而國王在7秒內的出手效率下滑又比其他球隊更嚴重,像聯盟中唯二比國王更多7秒內出手的小牛和爵士,這區段的命中率都比國王高了一大截,小牛7-4秒的eFG%還能保持在50以上,爵士在壓秒階段都有52.3的水平。
這部分的小結是我同意國王應該以半場系統戰為主,但進入攻擊區過慢的問題需要修正,pace過慢對國王是弊大於利。

團隊進攻逐漸成熟、人人有功練
首先國王這季很明顯是支以傳導為主的球隊,在表弟逐漸站穩策應中樞位置後,國王已經銳變成一支團體戰為主的球隊,我們先來看國王的逐月傳球成績,其中SEC是secondary ast的簡寫,指透過二次傳導產生的助攻,POT是potential ast的簡寫,指包含隊友若投進會成為助攻的傳球,PTS則是指透過助攻產生的得分,()為聯盟排名:
Pass | AST | SEC | POT | PTS | |
10月 | 307.8(12) | 24.0(7) | 5.8(10) | 44.8(11) | 56.3(6) |
11月 | 316.8(5) | 21.4(18) | 5.1(16) | 43.7(17) | 50.3(20) |
12月 | 313.7(9) | 20.9(23) | 6.0(8) | 43.6(17) | 51.0(23) |
1月 | 331.7(3) | 24.1(10) | 7.4(2) | 45.7(13) | 58.9(9) |
2月 | 351.8(1) | 24.4(6) | 6.9(4) | 48.4(5) | 58.0(7) |
10月份只有4場比賽數據有些失真,我們應該從11月開始看,11、12月偏向還在練兵,若把這兩個月視為一個單位,國王的各傳球數據幾乎都是逐月遞增,總傳球量到2月已經站上聯盟第一,除了這季也是走大量傳導球風的七六人外,國王和其他球隊都拉開了不小差距,而請注意,國王還是一支pace偏慢的球隊,也就是說在累積型數據的計算方式下多半是被低估的,真實差距會比帳面數字更大一些。
國王在二次助攻的排名全都優於助攻的排名,這說明國王的助攻發生並不是偏向由某個單一球員去完成,而是透過團隊合作完成,而潛在助攻排名和助攻排名的比較說明了這支球隊的出手狀況,當潛在助攻排名靠前時代表命中率不佳,反之則是命中率較好,國王這部分比較浮動,程度上也反應出國王整體命中率時好時壞的狀態。
接著我們來看一下底下兩張表格,國王本季運球次數和持球秒數下的投籃分佈情況:
FREQ | eFG% | 3P-FREQ | 3P% | |
0 Dribbles | 52.4 | 57.4 | 26.0 | 37.8 |
1 | 16.9 | 45.3 | 2.4 | 27.2 |
2 | 12.5 | 45.9 | 1.1 | 38.8 |
3-6 | 13.1 | 42.6 | 1.1 | 24.0 |
7+ | 5.0 | 43.4 | 0.5 | 26.1 |
從表中可以看出兩個重要訊息,其一是國王在0下運球時的出手命中率,高了其他狀況非常大的差距,用比較嚴苛點的講法是國王應該讓自己所有的出手都是傳導之後的出手,自己帶球攻擊完全沒必要,當然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現實面上也需要一些由球員切入發動的戰術,只是國王應該更朝多傳球的方向發展,其二是國王透過傳球得到投三分球的比例又更高,佔了全三分球出手的84%之多,國王並沒有自走砲型的射手,就是該乖乖透過傳導來投三分球。
Lin Yu Shao
個人覺得現今在傷兵這麼多的情況下,是否在長人部分先發擺上表弟+willie cauley-stein,替補的部分交給koufos及skal labissiere會比較好呢?
春少
是吧,我想這樣很久了啊,不過Skal應該擠不掉Tolliver
Lin Yu Shao
Tolliver分擔到三號位呢?
陳柏光
Ben加油!
表弟的策應看的時候還是會心驚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