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同步在IG上分享,有興趣可以追蹤ID:duncan21mvp
要訓練才會進步,這點大家都知道,但有一點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那就是在訓練之外,還得有好的恢復,才帶得走訓練的好處。而除了收操、冰敷、休息以外,其實還有不少的恢復策略,能夠幫助運動員快速做好準備接受下一次訓練,未來我將慢慢整理一系列的恢復相關文章與大家分享,而本篇文章首先要來介紹滾筒按摩(Foam rolling)。
(圖片來源:http://www.starrett-lehigh.com/2017/03/28/sl-fitness-manager-foam-rolling-positive-effects-body/)
給那些不清楚滾筒是甚麼的讀者,滾筒是由泡棉或高密度塑料製作的圓柱狀物體(好棒棒!),近年來作為自我筋膜放鬆(Self-Myofascial Release, SMR)的道具而被廣泛使用,可謂是居家的按摩師。滾筒的放鬆原理,比較常聽到兩種說法:
1. 啟動高爾肌腱器(Golgi Tendon Organ):
使用滾筒按壓會提升肌肉與肌腱的張力,而位於肌腱處的高爾肌腱器在感受到強烈的張力變化時,便會放鬆肌肉來避免受傷,此即為自生抑制(Autogenic Inhibition)。
2. 消除激痛點(Trigger Point):
利用滾筒按摩來消除肌肉或肌膜的激痛點,激痛點是運動後產生的疤痕組織,可以想像是肌肉裡打了一個結,靠一般的拉筋可能會讓這個結愈打愈緊,而滾筒按壓則能夠打破這個結,達到放鬆的效果。
近年來有不少研究[1][2][3][4]在探討滾筒按摩的影響,包括關節活動度、肌肉痠痛和運動表現等層面,其中很有趣的一點是,滾筒不只能作為恢復手段,甚至能當作運動前熱身的一部份!以下就為大家做個重點整理:
1. 提高暫時性的關節活動度(Range of Motion, ROM):
關節活動度好的運動員,可以蹲得更低、延展更多,避免掉一些不良的代償並增進運動表現。例如胸椎活動度好的排球選手,在攻擊時便可以減少肩膀與腰椎的活動角度,避免關節代償引起的肩膀痛、腰痛;揮臂時也有更多的加速空間,可以把球扣得更重、更快。
2. 減輕急性與延遲性肌肉痠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DOMS):
滾筒按摩可以提升血流量加快乳酸排除、減少腫脹並增加氧氣供給,因此對急性肌肉痠痛有正面效果;而延遲性肌肉痠痛目前認為可能是肌肉或結締組織損傷造成的,滾筒按摩或許能夠改善損傷的情況,因此能減輕痠痛。
3. 作為熱身策略對後續運動表現(肌力、爆發力)並無負面影響:
第一點提到滾筒按摩能增加關節活動度,而研究也發現並不會對後續運動表現有負面影響,因此將其加入熱身流程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圖片來源:https://leverade.com/blog/foam-rolling-nueva-tecnica-de-recuperacion-y-activacion-muscular/?lang=en)
4. 在訓練後實施滾筒按摩可以防止後續的運動表現降低:
訓練完用滾筒按摩可以減緩肌肉痠痛,接下來的訓練還能照樣跳高高,夭壽讚。
最後的重點當然就是,要怎麼按與按多久:建議每個大肌群做30-60秒的滾筒按摩,在激痛點上停留10-20秒。也可以將滾筒按摩加到熱身與收操流程內,以下分兩部分討論:
熱身:
有部分研究發現運動前做靜態伸展當作熱身,對爆發力有負面影響(這部分會在之後的文章內討論到),因此可以用滾筒按摩代替靜態伸展來打開關節活動度、改善軟組織品質,並防止運動表現降低。
恢復:
訓練後一樣可以做滾筒按摩當作收操,甚至到隔天還會痠痛也都能使用;若是一天練不只一輪的運動員,第一輪練完後立馬做滾筒按摩,除了減輕痠痛外,也能維持下一輪的運動表現。
講了這麼多滾筒按摩的好處,但還有一些疑慮是目前的研究尚未釐清的,像是劑量反應關係(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白話來說就是:按愈久是不是愈好?或是會有負面影響?而對長期的關節活動度與運動表現的影響也還沒有定論,期望在未來能夠有更多的相關研究能幫我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