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7/05/03

控球不好怎麼辦?處罰他就好了啊!

近日聽到某教練經驗豐富的球評,在轉播時隨口點評了一位控球似乎有狀況的投手,並舉出他當年在帶少棒,一個投手頻頻掉分後不時的往休息室內看,於是他就走上投手丘後,對他說:『OOXX』(點評:不知所云)。...

佳偉

你對他有期望,才會如此失望! 如果蔣智賢沒失誤,那個不笑的投手也不會失分啊!

shrink小瑋/許皓瑋

要不要參考拙作 https://www.sportsv.net/arti.. ?哈哈

佳偉

我沒有對失誤生氣啊! 畢竟選手也不願意,我只覺得球評的話語很微妙,何來那位選手不笑就會失分!

dolphin

職棒比賽的球評用笑不笑來說守不守的住 也真是夠了 這老球評就是馬後炮 說不出什麼專業

shrink小瑋/許皓瑋

其實笑不笑真的背後有學問在唷!只是很可惜,我比較沒聽到那部分。也許主播多引導,給他幾秒來澄清,也許就會講得很有道理了:)

21號

鍾教練嗎? 現在只會說一口好球..... 不,是說的也不好聽

dolphin

應該沒有別人了吧XD 現在除了馬後炮就是結果論 今天的鯊魚雖然表現普通 但都比鍾老師好多了

21號

我都看MOD或yahoo直播了

shrink小瑋/許皓瑋

撇開到底是誰,我想表達的核心是「請檯面上的辛苦的教練們繼續學習如何有效地幫助選手」。

21號

也應該請檯面下的過氣教練高抬貴手,不要扯後腿

吳聿凱

這已經是他的風格了!但這幾年不曉得是不是身體影響心裡…越來越倚老賣老…嘴巴也…總之,是個活在過去的老杯杯

shrink小瑋/許皓瑋

我們總是期望小朋友們可以獲得更多的引導。畢竟孩子才是國家未來的主力。

Jen

我不知道他以前的豐功偉業,只聽到他說:『賣一下肉有什麼關係?』我就只好轉台了!!

21號

我曾經聽過年代一個球評畫虎蘭說: "跑者有勇氣盜三壘 裁判判safe也是一種鼓勵". 這對所有人是多大的侮辱啊!!

周泰

他的笑話真的很冷 哀~~

周泰

瞌磕柯柯
打瞌睡。就是你。你是球評我都會睡著…

shrink小瑋/許皓瑋

不好啦!專心看球好嗎?呵!


近日聽到某教練經驗豐富的球評,在轉播時隨口點評了一位控球似乎有狀況的投手,並舉出他當年在帶少棒,一個投手頻頻掉分後不時的往休息室內看,於是他就走上投手丘後,對他說:『OOXX』(點評:不知所云)。感覺他對自己的帶兵哲學充滿自信,認為這是肇因於選手「精神脆弱」,所以就要用近乎恐嚇的言詞來「激勵」他。這樣才有效。最後他提議:「投手投四壞球跟被打全壘打都要被處罰。因為這都是守備幫不了忙的。」


攝影師:阿凱 Flickr: RuneHuang

筆者聽完後除了無言之外,還有惱火


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情。從小到大,若你教育孩子的方式便是「好的就獎勵,壞的就處罰」如此的二分法,那你期待孩子學會什麼東西?而且所謂的「好Vs.壞」,到底什麼才叫好什麼才叫壞?又要從哪些向度去切?是道德、成績,還是行為?還是你今天心情好,看得順眼的就是好?


好,我懂。現在台灣的主流觀點也是一樣,殺人的就是死罪,吸毒、犯罪的就是關起來。然後呢?


把頭埋在土裡面,看不見,世界就繼續美好了嗎?要讓一個社會持續進步,光靠處罰,不試著探討問題成因並且設法解決,真的就夠了嗎?


用罵的,可以帶來驚人的效果?
少年球員,甚至到了成棒球員,為什麼還是會常常看到有投手丟不好時就往休息室看?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他沒自信,所以行為反應了他對當下的不安。但他的不安從哪來?很多都是被教練罵來的。怕等一下什麼動作不對勁、繼續掉分,教練又要罵人了。與其在這邊坐如針氈,那還不如趕快把我換下去。被罵的選手常說:「啊就真的丟不進去啊!他以為用說的就可以喔?叫他來丟看看啊。罵成這樣是怎樣?」
台灣還是有很多教練覺得做得好是應該,做不好有義務要「指正」。最有效的指正方式,就是破口大罵。選手有從這粗口當中學會什麼嗎?有!他們學會了保守、不要犯錯就不會被罵。為什麼台灣的選手離壘距離都很近?為何進壘都不積極?為何處理內野滾地球時多半待在原地等球?


有抓到一些核心了嗎?


不是說有錯不用糾正,但這樣的「指導」,並不叫指導。充其量只是滿足個人的情緒而已。


回到職棒場上
當一個投手能獲得一軍教練團初步的信任(無論是哪個向度:速度、準度、球質、功能性、心理素質…等),也可能是在二軍該練習的課題已達成,便有計劃的讓他前往下一個層級來挑戰。結果這(些)投手在一軍的投手丘並未投出自己的特色,甚至遭遇到猛烈的砲火轟擊,這時,身為指揮作戰中心的教練團該做些什麼?


投不好,就砍頭?明天跑PP20趟?叫老闆扣你薪水?投一個保送就罰錢?讓你去給球迷丟水球洩憤?


照上面這樣幹的話,人人都可以當教練,是吧?要你幹嘛?為何我們球員工會的胡金龍理事長,會說出「台灣要多幾個葉總」這句話?除了肯定葉總自費前往美國小聯盟體系進修的執著與勇氣外,我想胡理事長的意思是:葉教練很懂得如何幫助選手。我們需要多一點這樣的教練。我們需要培育更多「充滿自信、會發光」的選手。


法老的攝影視界

這才是硬道理。


美國職棒大聯盟體系給台灣學到的一課,便是「沒有人是即戰力!每個層級都有你該學會的功課。準備好了,就往上。等你證明自己是個咖後,再來挑戰大聯盟。大聯盟打不好?那就再下去練練」而每個層級的教練,自然都被賦予「教學與指導」的重要課題。長年從農場送上來的自家選手,若成熟度普遍都到達大聯盟層級的需求,代表農場的教練團們與選手彼此目標一致,合作無間,那皆大歡喜;相反的,選手會被釋出,教練團也會回家吃自己。


^nike

選手不想被釋出,會拼命的去找個人體能訓練、調控營養、去棒球訓練營充實科學知識如何讓自己投得更快、變化球角度更銳利、打得更遠。當教練們不想回家吃自己時,便會努力的去學「怎麼教學」。同樣一件事,用A講法你聽不懂,那我用B動作來引導你,讓你體會到有感覺、露出滿意的笑容後,A講法就通了。球員看來不想聽教練愛的碎念?那麼去上個溝通課程,把碎念換成引導球員思考,讓球員願意跟自己互動。聽起來不賴吧?想想克魯茲的例子。(克魯茲旋風來襲...)


控球不好,四壞球連發?觸身球都是二縫線速球丟到右打者,是放球點、投球機制出了問題,還是真的在滿場的球迷鼓譟中迷失了自己?


對症下藥,好嗎?結果依然有檯面上在當教練的人物,繼續倡導「精神決定論」。表現不好?處罰就OK了嘛!


希望這不是筆者的斷章取義。


PS:該球評於笑鬧間也點評了另一位投手「會不會笑」的問題。“會笑,就不會失分;今天都不笑,看吧!失分了。”有興趣再跟大家分享這話題囉。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