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U23女排季軍戰由台灣對上越南,雖然因為在跟日本還有泰國對戰的時候,選手們表現得不錯,也讓整個氛圍對於奪牌這件事情沒有什麼疑慮,大多認為台灣奪牌是意料中的事情。賽前我卻有點擔心,一是去年的亞洲盃地主越南雖然只拿下第七名,但在預賽中卻以3-2擊敗台灣;二是前幾場比賽越南不僅以直落三打敗實力不差的哈薩克隊,對上泰國隊的比賽雖然被直落三,但比賽內容其實不錯,加上整體的身材偏高大,並非對台灣來說可以輕易拿下的對手。

比賽結果大家也知道了,雖然越南在接發球還有攔網技術上也不夠精細,但187公分的隊長陳氏青翠不管在4號位和後排的得分率超高,其他攻擊手各種平拉開的戰術也打得快狠準,台灣在攔網上算是擋不太住,加上複賽之後接發球的溝通上似乎就一直有問題,最後遭到對手直落三,在中國韓國沒有參加的比賽中拿下第四名。
高大化陣容
19世紀曾是法國殖民地的越南,國內最盛行的運動是足球,再來就是排球了。近幾年來更可以看出越南排球整體發展朝著「球員高大化」以及「整合亞洲資源」兩大方向進行。
首先是身高的部分,越南人的平均身高是亞洲平均最低,女生只有153公分(台灣161公分),身高議題最近也上升到越南的「國家策略」層級,越南文化體育旅遊部在16年決定斥資3億美元對人民的飲食營養均衡下功夫,拉高全民身高。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越南不流行打籃球,所以高大的球員都可以打排球不會被其他運動稀釋,打破我們對東南亞國家偏矮小的印象,攤開去年亞洲杯越南女排的陣容,身高超過180公分的就有5位(包含這次U23的隊長陳氏青翠),台灣最高的是180公分的張秝芸,其餘球員均在180公分以下。

往前回顧中華女排前一代的前輩們,2007年的大獎賽18人名單,當時身高最高的是183公分林鈞怡,超過180公分的也有葉慧萱、陳美靜、蔡盈鳳、林靜怡,還有當時是小朋友的張禎尹(張秝芸)等共6名球員。時過境遷,台灣依然沒有高大化的傾向。不知是高大身材的球員在小學及國中時期就會遭到籃球網羅?(HBL很多球隊一字排開都是180公分以上的),還是後天養成(營養)以及發掘的不夠努力,這或許是台灣男女排都該開始認真苦惱的事情了。
走出國內,積極串連亞洲資源
除了高大化球員之外,越南近年也積極的建設排球基地與國際接軌,除了河內以及胡志明等大城之外,現在排球賽事主要在二級城市永富舉辦,除了蓋了一個符合國際賽事規格的場館之外,也配合興建交通以及旅館飯店等等相關設施,國際賽事舉辦期間可以說是隨街都可以看到宣傳及售票,越南隊的比賽更是場場爆滿。
越南過去就有舉辦「VTV盃國際女排邀請賽」進行交流的活動,近年越南也積極爭取辦理多項亞洲一級賽事,03年以及09年就曾辦過女排亞錦賽,永富的排球場館落成之後也持續接辦了12年的男排亞洲杯以及16年的女排亞洲杯。
2010年開始男女排成員開始受到泰國以及印尼等俱樂部邀請,越南排協當時主要是以短期租借球員為主,14年隊長阮式玉花正式轉到曼谷玻璃隊,在亞俱盃也奪得最佳副攻一同參加世俱賽,短期租借逐漸轉為正式加盟,阮式玉花今年也續約曼谷玻璃隊。
除了和泰國長期保持良好關係常常有交流賽會之外,今年越南女排也新聘請了過去帶肯亞女排的日籍教練日澤秀寬做總教練,雙方合約到2020東京奧運會期。由於越南現在正在進行經濟轉型,體育活動的投入不論是對城市發展或是民間投資上來說都是一樣重要的項目,這次在U23繳出一張不錯的成績單,相信之後在教練團、硬體設施跟國家資源都到位的情況下應該可以順利的發展。
所以越南贏球真的是意外嗎?
其實昨天的比賽內容,可以看得出越南隊現在在技術面的確不夠精細。但至少越南排協有明確且積極的發展策略。當「高大化」、「舉行國際一級成人賽事」、「短期租借到正式加盟」這些成為發展中國家進步的趨勢時,台灣辦理國際賽會的機會卻在逐漸減少(11年亞錦賽跟13大獎賽辦完之後就少見亞洲成人一級賽事...);球員不見高大化,身材不夠高大技術面卻也沒辦法向日本一般精細(但其實日本成人隊的攔中和副攻都是上180的,甚至到185以上);球員沒有旅外風氣,台灣極少受邀或參加各項邀請賽,排球協會沒有主動與其他國建交以及輸送我國球員或教練的意願。和其他亞洲強權和新興隊伍間日漸頻繁的交流相比,台灣是不是把自己鎖在海島上,不去看外面的世界呢?
當東南亞國家崛起,台灣還能夠說自己只遜於中日韓,和泰國並肩的癡人說夢到何時?
矩形者粉專,歡迎大家一起來聊天
mrt
越南的女排確實進步很多.看到譚緹這種主攻手又是高大的美少女真是在戰力以及票房的最大補帖.昨天才落幕的HVL.報紙終於報導了.現場觀眾沒爆滿是預料中事.聯決賽的賽程表都像是尋寶一樣.超級難找的.女排只有華僑高中有超過180的球員.175以上的球員也沒幾個..報紙不報導.熱度根本炒不起來.真是難為了這些熱心於排球運動的學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