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31交易大限,是筆者每年都相當期待的日子。此時賽季已經進行一半,一支球隊究竟有多少斤兩早已心知肚明,三大集團(領先群、落後群、掙扎群)的態勢已然明朗。因此,各隊的管理階層也開始考量,究竟是要放手一搏、大肆補強衝刺季後賽;抑或是清倉拍賣、囤積新秀備戰來年。球隊的變陣與否,將大大影響接下來的戰績與來年展望。
(Jon Lester 在 2014 年被紅襪交易至運動家換來Yoenis Céspedes,成為當時的震撼彈。)
因此,筆者打算開篇專題,用三篇文章分析731的五大賣家、五大買家,與五個搖擺(尚未決定買賣家身分)球隊。
我也利用前言解釋一下篩選的準則。列入賣家的條件,除了現實戰績之外,農場深度、交易價值、高貢獻的單一球員也會納入考量。倘若該隊戰績不佳,但受限於戰力貧乏,沒有值得出清的球員,仍然不會被列入賣家名單。至於買家的條件,則以現實戰績、球隊弱點、農場替代人選、薪資空間作為裁量標準。
當然,距離731還有一個月、約莫三十場比賽,激烈的戰局仍有出現大洗牌的可能。因此下文將會探討五大可能賣家球隊,倘若正在觀看的你,是這些球隊的支持者,恐怕得做好跟球星說再見的心理準備。
芝加哥白襪
白襪可以說是青黃不接的最佳代表。儘管隊上從來不缺超級球星-王牌投手 Chris Sale 的三振功力為人稱道、剛出道的 Jose Abreu 也有著怪物級的打擊實力。遺憾的是,擁有一兩個超級球星難以拉抬低迷許久的戰績,連續四年不滿五成勝率、連續八季與季後賽絕緣。
為此,總教練 Robin Ventura 已經下台一鞠躬了,而總管 Kenny Williams 與總經理 Rick Hahn 也放棄了一手栽培的球員,開始紛紛出清踏上重建之路。從去年出售 Chris Sale、Adam Eaton 時起,白襪始終扮演著市場賣家。他們也換來像是 Michael Kopech、Yoan Moncada、Reynaldo López 等值得投資的新秀。
今年也不例外,儘管戰績在美聯中區墊底,但隊上仍不乏著賣像佳的球員,預計在731之前,管理層會用盡所有辦法將其出清。其中 David Robertson、José Quintana、Avisaíl García 是我認為最有可能被擺上交易桌的球員。
David Robertson
2015年與白襪簽下四年約之後,便一直擔任白襪的終結者。除了豪奪百次三振、入選明星賽的 2011 賽季之外,Robertson 始終不被視為「頂級牛」。他的表現要在強隊扛下終結者的職務稍嫌勉強。除了 ERA 數字不好看之外,卡特球太容易挨轟的特性,也減分不少。卡特球是他的主戰武器,配球的主軸都是圍繞著卡特球,使用比率大約為 65%。然而,生涯46次挨轟之中,有35支被全壘打都是由卡特球所造成。近三年,卡特球的挨轟數量,更是高居後援投手第二名(僅次於印地安人 Bryan Shaw)。
倘若白襪真將其交易出去,Robertson 續任他隊終結者的可能性不高(國民例外),但應該可以擔任個稱職的布局投手(Set-up),扛下後段比賽的局數。高三振的特性,加上尚可的控球能力,增添幾分吸引力。他的合約到 2018 季後才會結束,新東家若要接手得負擔大約1800萬左右的 payroll。但要換來 Robertson 應該不用付出太大的代價。
José Quintana
在 Chris Sale 走人之後,交易呼聲最高的當屬這位28歲的哥倫比亞左投手。儘管不像 Chris Sale 是塊頂尖王牌的料,但 Quintana 最大的優勢在於他穩定的貢獻。過去四年,每季都吃下超過 200 局的工作量,並繳出比聯盟平均優異20~25%的表現。以WAR來看,過去四年他合計繳出 18.1 WAR,高居聯盟第七。然而,其他幾位選手都是年薪動輒兩、三千萬的超大牌球員,Quintana 的薪資卻是物超所值,論CP值堪比榜單第五名的 Corey Kluber。
筆者之所以形容 Quintana 不具備王牌的素質,主因仍在於 Quintana 的球質不如上述幾位,生涯 K/9 值僅僅是很普通的 7.5,存在著被安打過多的問題。今年季初,Quintana 連續幾場成績爆炸,使得他的交易熱絡度一度降低不少。但攤開數據可以發現,今年的殘壘率 70.5%,是生涯次差的表現,多少也反映了 93 ERA-(相較ERA平均遜7%)的帳面成績,隨著樣本數的拉長,應該有望逐漸回歸正常。另外,Quintana 今年的挨轟率也是生涯新高,HR/9 來到1.23,比起去年暴增 29%。雖說飛球革命多少也帶來影響,但仍比聯盟 +10.1% 的幅度高出許多。
黃柏智
Quintana是委內瑞拉的嗎
米古爾
謝謝指正~這兩國國旗實在長得太像..
道粉
我一直覺得巨人隊的先發大個 Jeff Samardzija 很悲情
生涯經歷,不管自己的表現狀況好或不好
所待的東家球隊都是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