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大運棒球項目中華隊的最後一場比賽,在今晚落幕,中華隊拿下本屆世大運棒球項目的第五名。雖然是排名賽,還是有不少球迷到場支持,但比起到場的球迷,或許更多的是對這次成績感到失落、對表現感到不滿的民眾。
我並不認為這次的成績就代表著這批球員的實力。但,我們的棒球怎麼了?卻是值得探討的問題。這篇不鞭失誤、不說態度,那太多人提了,而且見仁見智。我想談談這次世大運棒球代表隊在賽事開打前,或許就註定披上的非戰之罪。
差一顆球
2013年令人感動的經典賽一役,中華隊只差一顆好球,就能從日本手中拿下勝利。2017年世大運,中華隊差了不只一顆好球,而是差了一顆彈力球。
2016年中華職棒使用彈力球,在打高投低的帳面成績驅使下,加劇了整個聯盟追求強攻野球的傾向,火力極大化不約地而同成了各隊安排打線、選秀策略的方針。同樣的影響也展現在這次中華隊的野手名單。他們在母隊幾乎都是擔任三、四、五棒的中心打線,蘇智傑、陳重羽、吳桀睿這些成績有目共睹的重砲手不說,岳東華、陳重廷、林立、王正棠、范國宸等也都有將球扛出全壘打牆的優秀打擊實力。
然而正因為有著這樣的四棒海,反而壓縮了中華隊做戰術的空間。戰術這個東西在不少球迷心裡,可能是負面的,但其實教練下達適當的戰術、球員完美的執行,在球場上展現的是不同於全壘打滿天飛另一種精彩,而且對追求勝利的球隊來說也是相當必要的。
2013年經典賽,中華隊所以能有如此佳績,除了強投豪打精美陣容、除了全力求勝永不放棄的動人精神,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因素:陣中有足夠的功能性球員。陽岱鋼、林哲瑄、郭嚴文、甚至是老將彭政閔,都是能夠短打、能夠做反方向推進、能夠很好的執行戰術的功能性球員。那次經典賽的先發陣容,在歷年來成棒中華代表隊偏好火力極大化的取向中,是較為少見的,卻也是成功收穫效果的一屆。但這樣完整度高、全面性的打者陣容,不知道為何曇花一現,此役之後的中華隊,又漸漸趨於火力極大化的挑選取向。
回到這次世大運中華隊的四棒海打線,多數打者只能去打他原本在母隊不常打的棒次。胡金龍曾說:「打第一棒就是要想辦法上壘,沒有一定強求安打或全壘打,有好的打數比較重要。」或許是無人提點,或許是無法習慣,或許是要將火力極大化的理念一以貫之,世大運中華隊打慣了四棒的打者們換到了不同棒次,卻沒能發揮該棒次應有的作用。在林立因為首場對法國一役打擊沒發揮被移出先發後,在岳東華帶著腳傷上陣沒了速度優勢後,中華隊失去了執行戰術的空間。人人都想揮大棒、都想建功、都想把球扛出牆的結果,反而更綁手綁腳,沒能發揮預期的打擊砲火。
有矛沒盾
相對於低比分的防守戰,更讓球迷鼓譟、燃起球迷激情的,毫無疑問是刺激的打擊戰。全壘打獎總是比金手套更受人注目,猛打賞的打者總是比守備零失誤的野手更有機會當選MVP球員。重視攻擊的矛更勝於重視防守的盾,是棒球界一直存在的傾向。
打擊表現優異的打者不只更容易得到球迷的掌聲,也更能獲得球團的青睞。現行中華職棒的激勵獎金條款多是著重於打擊成績,可見球員的守備能力在球團相對不被重視。這幾年各球隊對於強攻野球的追求,更是直接反應在選秀上。在2014年以前,中華職棒選秀首輪選上的多為投手,但從2015年開始,各隊的第一指名開始變得野手多過於投手,到了今年2017年,選秀首輪清一色都是打擊優異的野手。中職各隊欲補強打線、達火力極大化的企圖可見一斑,甚至到了過度偏重打擊、而忽略了守備的地步,相信有在看中華職棒的球迷或多或少都有同感。
強攻球風成為主流,原本就不如日韓穩定的台灣棒球守備,越發不受重視。球隊不重視,球員自然也不會重視;職棒球員不重視,基層球員也跟著不重視。我們是看著中華職棒長大的,那些還在讀書的棒球員也是。偶像的影響力是極其驚人的,小球員模仿、追逐著偶像,偶像強攻、他們也追求強打,偶像時常失誤卻還照樣場場先發、他們就會覺得不去練好守備也不要緊。中華職棒才二百多人,卻深深影響台灣千萬名棒球員未來的發展選擇以及態度。
跛腳人
沒選到外野手...那就是選訓有問題啊....不知道是哪些人選的..wbc也沒讓林益全去守外野啊...
way701231
台灣現在流行的是道歉野球,這場比賽因為我的失誤而輸掉,下場比賽我再用棒子討回來,這在職棒的例行賽120場中或許是可行的,但是在短期盃賽,無論是國際賽更或是職棒的總冠軍賽,道歉野球是行不通的,短期盃賽就是在看誰的失誤少,誰犯錯機會少,更或是誰的臨場反應快,看看最近的國際賽荒腔走板的失誤,或是這兩年的總冠軍賽,黃衫軍是如何從領先到失去冠軍金盃的,如果大家對於小細節還沒有從錯誤中得到教訓的話,那我們只會離世界列強越來越遠了~
bill2
前半段說的沒錯。但這只代表你選人出去打國際賽,需要更重視守備,不能像例行賽塞一堆砲上去。
bill2
這篇文章有個論點是中職重視攻擊害了國際賽,希望中職要改變。
不過實際來說,中職的建隊方向應該是要提高季賽的勝率,才有辦法拿到總冠軍賽的門票。
如果重視火力比重視攻擊更能提高季賽的勝率,那這個方向就沒有錯。
為了打國際賽著想,所以叫球團採取會降低季賽勝率的方式? 這樣就說不過去了。
重視守備很好,但同時你必須考慮損失的攻擊,那是你的機會成本。
長期來說還是要看統計數據。
以2016年的win share計算, 二壘手的林智勝跟林志祥。
林智勝的攻擊優勢還是可以抵過守備劣勢。
bill2
"如果重視火力比重視攻擊更能提高季賽的勝率,那這個方向就沒有錯。" 打錯了 應為
如果重視火力比重視守備更能提高季賽的勝率,那這個方向就沒有錯
曾健銘
最該練的是抗壓性,聽說南韓射箭是去墳墓練,這種必死球,你平常叫他接100次,他都接的到,但往往上場就有可能漏,高張力比賽沒辦法天天有,所以如何訓練抗壓性,反而是很重要課題,我們都在練打擊,練守備,但有在練抗壓嗎?很多人例行賽一條龍,季後賽國際賽一條蟲,壓力真會讓人實力大打折扣
ne800156
對比美日韓幾乎是學生為主體組隊, 陣中完全沒有現役的一二軍或小聯盟球員,而我們還徵招了三位職業球員和八位簽約的準職業球員參戰. 這當然是態度, 更是格局的問題. 不像部分冷門運動, 世大運已經算是一級或甚至頂級賽事, 但世大運棒球賽在國際棒球間的等級本來就不高, 從美日韓球隊的組成便可知, 養兵練兵的成分遠超過競爭國際棒球地位或是”我真的好想贏XX”的國家意識. 但反觀我們呢? 無論比賽層級幾乎都在搞徵招, 世大運這種等級的賽事也徵招現役的職棒球員(而且還是現役一軍的中心打者), 除了想把金牌留在台灣外, 我想有個很大的因素是要在這種次級賽事, 靠”強大”的職棒球員參戰來羞辱一下日韓國家隊, 出一口”我真的好想贏XX”的悶氣. 不要說美國隊以單一校隊為主體, 日韓世大運代表隊的組成, 在日韓要組五支十支相同等級的球隊, 也不是太大的困難. 說穿了就是練兵, 放眼也許是奧運, 也許是經典賽, 也許只是將來職棒場上的一員. 日本國家隊武士隊新任總教練稻葉篤紀七月底上任記者會說:2020東京奧運棒球金牌是唯一目標. 看到了吧, 這個叫做國家目標, 而且還有三年就開始準備. 日韓怎麼可能會把重兵放在世大運這種等級的賽事上. 而我們呢? 組這支實力大概跟現有中職球隊實力差不多的國家隊(若單比本土投手, 肯定還贏過現有中職球隊), 組這麼強的球隊來打世大運這種次級賽事? 贏了, 除了出悶氣外, 人家根本也不在乎, 完全自爽而已(兩年前我們拿下光州世大運棒球金牌, 不要自欺欺人了, 連我們自己都不在乎). 輸了, 根本不更證明台灣的棒球(特別是職業棒球)根本是超級笑話. 我的問題是為何我們不能組一支完全大學明星或大學聯隊來參戰? 扣除了美日韓三隊, 台灣大學聯隊要來打其他球隊綽綽有餘. 再來對比我們職業或準職業球員在對韓國比賽的低級失誤, 搞不好純大學聯隊來打更有拚面. 這種次級賽事徵招職業球員的結果就是心態上一開始就認定要打敗日韓美留下金牌, 驕傲造成輕忽, 輕忽造成低級失誤. 再來就會出現作者你所提到的, 選進的球員往往不是習慣該位置的野手, 為了塞進強打棒次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守備. 再來就是長年大搞徵招, 一鼓作氣, 再而衰, 三而竭. 無論賽事等級都打搞徵招, 球員就算沒受傷或累死, 態度也絕對會鬆懈. 台灣男籃就是最好的例子, 歸化了一個戴維斯, 結果國家目標竟然是三級賽事的瓊斯杯, 把戴維斯消耗在那種等級的賽事上, 傷了累了, 我們今年在亞洲盃的結果就是個笑話. 台灣棒球現階段的國家目標是甚麼? 目標很重要, 目標影響了你的格局, 影響了你的態度和結果. 我們現階段的目標應該是奧運和經典賽的資格賽, 所以備戰應該以亞錦賽和經典賽資格賽為準. 剩下無關緊要的亞冠賽(這種交流賽性質的比賽, 報載洪一中竟然還想徵招旅日投手, 這跟稻葉篤紀的格局差多少?) 或甚至世大運棒球賽, 台灣棒球人才和資源不多, 當然更應該把握機會練兵. 別成天幻想日本備戰王柏融, 台灣能不能打進奧運和經典賽都是大問題, 誰會在乎在毫無重要性的亞冠賽裡碰到誰? 搞徵招就是想走捷徑用現成的, 但可以預期台灣棒球能搬出來的救兵還不就是連日職都站不穩的陳冠宇, 郭俊麟, 宋家豪, 或甚至小聯盟約快走完的江少慶, 想到未來幾年還是這些人, 這很悲劇吧. 學學日韓吧, 人家怎麼準備重要的賽事, 而我們卻傷腦筋準備”不重要”的賽事, 這才是大問題吧…
羅傑布拉德
真的,台灣球界常把重點放錯地方,日本連亞運都開使用純業餘或是純二軍、三軍球員了,我不懂為何世大運要徵召職棒球員(球傳不進來的志傑還是獅隊主力),實在沒必要,讓業餘大學球員多練一點多看點大場面才是真的!
吳家榮
如果你看他之前守一壘..你會覺得他還是守外野好了..
SS23
短期比賽,重點在敎練選才與調度,不用連結到中職的選秀偏好,這是二回事,跟本扯不在一起!
說穿了,世大運為學生隊主體,沒人逼郭李一定要選中職的人。
而中職有自已的經營目標,喜歡強攻很自然,矛與盾是選擇,不是對錯!
學生球隊重守,職棒球隊重攻,這是常態
美國NCAA籃球也是這樣打!
除了林哲瑄丶張志豪外,還真的沒有太多攻守兼備的球員,中職不是因,只是不得不接的果!
ne800156
2013年經典賽,中華隊所以能有如此佳績??? 搞不懂當年韓國二勝一敗, 還擊敗中華隊, 但比勝負分被淘汰, 回國被罵成國恥. 而我們? 預賽輸給韓國不說, 複賽連輸給日本和古巴, 被古巴扣倒後, 總教練阿草還說沒想到會遇上古巴(你TMD一組四支球隊, 三個對手, 你沒算到會遇上古巴?), 結果中華隊回國被捧為史上最強中華隊. 自從2013年經典賽預賽輸韓國開始, 中華隊在經典賽已經六連敗了. 明明表現就很糟, 但是卻可以說成有"如此佳績", 我們的標準這麼低, 長久下來輸日韓是必然的吧...
吳家榮
守備真的很糟糕...就算是看自己中職喜愛的球隊...一堆失誤..看到火都上來..職棒守備可以爛成這樣...也是開眼界了..
牧師的女兒
態度決定一切
brianhome64
態度只是球迷自我安慰的輸球藉口,事實上這種攸關民族主義的賽制誰敢態度不好啊,承認自己投打守和抗壓不如人很難嗎?除了輸法國隊很囧以外其他比賽都符合中華隊實力水準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