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棒球界的風采,總算不再專美於 Mike Trout 一人。受到撲壘造成的拇指傷勢,生涯第一次進入傷兵名單,並在賽季中間動刀而休息八個星期之久,使本季的累計成績看來並不那麼搶眼。在美聯本季有 Chris Sale、Corey Kluber、Jose Altuve、Aaron Judge 等眾家好手競爭之下,Trout 極可能迎來生涯第一次「MVP 票選跌出前兩名」。
然而,進階數據給了他十足的面子。189 wRC+ 這般怪物等級的成績不提(Altuve 160;Judge 156),甚至連講求累計的 WAR (6.3)、wRAA (47.2),都是聯盟前三名的表現。誇張的是,能與之競爭最有價值球員的 Jose Altuve、Aaron Judge 等人,其成績都是建立在健康出勤、超過六百打席的前提之上。至於 Mike Trout 呢?436 個打席,只以其他球員三分之二的力氣,便打出能與之匹敵的貢獻度。要知道,今年可是神鱒生涯首次蹲傷兵名單,除了新人年開季在 3A 而少打二十場比賽,他是年年全勤的健康球員。
Mike Trout (Joe Nicholson/USA TODAY Sports)
但是你相信嗎?已是地表最佳棒球員,幾乎沒什麼好挑剔的 Trout,居然還能持續進步,變得更加全面、穩定。Trout 有哪些地方優秀就不多說了,但他有哪些地方不夠好,而在本季出現突破性進步,正是本文要談論的主題。
全方位打者,使投手不再有投球熱區
Mike Trout 剛進入聯盟時,就是一位讓各家畏懼的強打者,迫使投手和球探得費盡心力,只為尋找他的打擊死角。而他也並非毫無缺點,他確實是有打擊死角的。從 Fangraphs 的資料來看,Mike Trout 的打擊死角,坐落於好球帶上緣外角處,是比較難照顧的區域。一旦投手將球控到此處,就會讓 Trout 呈現「三低」-低揮棒、低擊球、低成績。當然,一旦失投幾公分,三振就會變成安打,滾地球就會成為全壘打。不過投手若有本事,仍可以讓這位稚嫩未脫的少年當晚煞羽而歸。
下圖是 2012 年與 2017 年,Mike Trout 的揮棒熱區比較。
(Mike Trout 2012 熱區揮棒率)
(Mike Trout 2017 熱區揮棒率)
五年過去,好球帶上緣外角處仍是比較蹩腳的地方。不過現在,他的出棒策略更積極了,連帶讓擊球率(contact%)、打擊成績都有所成長,不再有明顯死角,成為更全方位的打者。迫使投手得做出一項因應-減少球進入好球帶的比例,不再有明顯的投球熱區。過去五年,Zone% 從新人年最高的 46.9%(較平均值 +2.4%),一路下滑至今年 42.3%(較平均值 -2.7%)。下面gif是 2012~2017 投手面對 Trout 時的投球熱區。
大聯盟是個淘汰效率高得殘酷的系統,一旦弱點被掌握,勢必得面臨被對手過度放大的危險。因此,球員會持續學習進步,為的就是要做出調整。Trout 面對自身弱點時的做法也是如此,儘管他對該處的攻擊發揮仍舊薄弱,但他想盡辦法將球擊成界外,不讓投手越雷池一步。而如今,投手選擇能閃則閃,能躲則躲。
出色本壘板紀律,成為新一代選球王
談到選球,許多人會自動聯想到 Joey Votto。Votto 精準的選球,使他鮮少主動攻擊好球帶之外的球路,但當面對好球帶內的目標,又總能精準出擊。他也不像許多強打手,打擊結果只有「保送、三振、全壘打」。Votto 揮空率極低,打擊率、長打率卻可以維持不墜,是現代打者少見的類型。而現在,Mike Trout 極有可能會接手 Votto 的位置,成為新一代的選球王。
Mike Trout | K% | BB% | O-Swing% | Z-Contact% | Contact% | SwStr% |
2016 | 20.1% (39) | 17.0% (98) | 23.0% (91) | 87.0% (44) | 81.4% (58) | 7.1% (77) |
2017 | 17.9% (62) | 19.3% (99) | 19.6% (97) | 89.1% (67) | 82.9% (74) | 6.3% (84) |
*括號內數字為百分等級,數字越大代表越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