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球季結束,在紐約洋基隊史上,象徵一個偉大時代的結束。時任隊長的準名人堂游擊手Derek Jeter告別球場,紐約客們紛紛擔心,未來的游擊大關,該由誰來把關?總經理 Brian Cashman在同一年的12月5日,用剛在這賽季中表現不錯的右投手Shane Greene,與老虎隊及響尾蛇隊完成了三方交易,獲得了當時在響尾蛇隊備受期待,卻遲遲無法破繭而出的游擊手Didi Gregorius。當時滿頭霧水的洋基迷們萬萬沒有想到,這位出生於荷蘭並在古拉索長大,總是掛著笑容且喜歡繪畫的黝黑小子,會在三年後,成為球隊中最不可或缺的主力及領袖之一。尤其是在今年的亮眼成績,更是令人嘖嘖稱奇。但Gregorius之所以能夠在打擊上有如此顯著的進步,關鍵何在?
關鍵1. 積極出棒就對了?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Gregorius這三年來的成績變化:
年分/數據 | AVG | OBP | SLG | ISO | BB% | K% | wRC+ |
2015 | .265 | .318 | .370 | .105 | 5.7% | 14.7% | 89 |
2016 | .276 | .314 | .447 | .171 | 3.2% | 13.7% | 98 |
2017 | .287 | .318 | .478 | .191 | 4.4% | 12.3% | 107 |
如果就較為傳統的打擊率以及上壘率等來看,可以看出來Gregorius無論是在打擊上還是長打的表現,都是往上的,而且在純長打率(ISO)以及wRC+等進階數據等也顯現出他的穩定成長。除此之外,由此表來看,我們也看到了Gregorius的保送率其實是非常低的。然而我們卻看到他的三振率也同時下滑了。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產生了這種奇特的現象呢?
接下來再給大家看這個圖表:
由上圖所示,可以看到Gregorius在揮擊率,無論是在好球帶內外,都是有越來越積極的趨勢,而擊球率也是相較於過去有成長的。也因此,揮擊率的上升以及擊球率的進步,也因此造就了Gregorius低保送,低三振的打擊型態。
關鍵2. 拉打拉高準沒錯?
近年來的美國職棒打者在打擊哲學跟觀念上,可以從Josh Donaldson以及Mike Trout等強打的打擊型態中,看得出飛球革命的成效,而Didi Gregorius,即使沒有如前面兩位鬼神的成績,也是受益良多。請大家先看一張圖表:
上面的圖表中,我們可以觀察到Gregorius的滾地球比率是逐年下修,而高飛球的比率則是往上提升。同時也看到wRC+的逐年進步,以及在長打上的增加,或許Gregorius的進步以及飛球革命的關聯,看起來並非巧合。接著,我們再來看下一張圖表:
除了把球往天上打以外,Gregorius也有加重拉打的趨勢。如上面圖表所示,Gregorius在加入洋基隊後,很明顯的增加了拉打以及往中間方向的打擊,甚至在今年更是首次將拉打的比率突破40%。而專欄作家Jeff Sullivan也同時提到了Gregorius在拉打時的飛球比(含高飛球及平飛球),位居全聯盟百分比83。而滾地球的出現比率44%,在聯盟排名中,是非常低的數據。也就是說,Gregorius同時增加了飛球以及拉打的選擇,讓自己在長打表現上有進步,進而讓他的打擊成績,從低於聯盟平均,竄升到平均之上。
迷思1. 弟弟的大棒子?
但是,如果因為以上的數據,就認為Didi Gregorius已經成為聯盟頂尖的游擊砲的話,這可就不完全正確。雖然我們看到了Gregorius在擊球以及打擊策略上做了調整,但以平均擊球噴發速度而言,根據Baseball Savant統計指出,Gregorius今年所繳出的84.59 mph,卻仍然低於聯盟平均(87.32 mph),Gregorius本季打最快的球也只有106.2 mph,與其他強打者比,相去甚遠。尤其,如果我們再看到下面的圖表,更會發現,Gregorius今年的全壘打,全都是往右外野方向所飛去,儼然成為了左打版的Brian Dozier的打擊型態。雖然還未到極端,但是可以看出Gregorius的全壘打火力,都仰賴於拉打,而不是往整個外野都有飛出大牆的能力。
大嘴砲領主
弟弟整體來說打擊、守備(只有16年稍微差一點點)跟跑壘都是高於聯盟平均
當一個球隊的中線有此等表現,就算不是明星級的CARRY表現,絕對也是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