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7/11/04

建立一個健康的循環,職棒經營才能永續

11/2一則標題為:中職/洪騰勝對現況失望 球員加薪無方不利中職,其內容精華如下: 談到台灣職棒經營方向,洪騰勝認為要有階段性,尤其是球員的薪水更要循序漸進,漫無方向的大幅拉抬,在相關收入無...

作者:S.C.

佳偉

喔! 他當家的時候 也是先讓球迷爽............然後呢!.............
球隊收起來

S.C.

兄弟過去的賺錢是建立在精密的成本管控,但是這種方式不能達到永續經營,就像復興航空一樣賺錢來得快,公司也倒的快。


Yves Yen

廢文,為了行政人員,球員不用爽那就拿錢簽賭吧,這個不用高薪堵住其他都爽不了。

S.C.

謝謝你的評論,也耐心看完這篇你認定的廢文
給球員高薪是高薪養廉?真正有風險是那些拿5萬7萬基本薪的二三線球員
另外1997年那一波很多球員都是高薪球員,其中拿月薪31.5萬的郭進興都打假球了!
只要有心在高薪都有可能,這種事情還是憑球員的良心吧!

楊明勳

爽真是很直白的說法
球迷就是要能公開的認同自己的球隊,即是戰績不佳都還是持續支持
這樣的球迷多,基礎就穩,猴子做的不錯,球迷常常戲稱吃土
像是球迷一起參加海外試合、露營、各式商品
幾乎一推出都能有穩定的銷售
光是商品的進帳就足以支付幾位球員的簽約金
統一今年也進步了,預估明年的富邦應該能創出一個新局
(今年漲價卻還沒讓球迷有FU,感覺稍微不如預期)
不管是球場、活動還是球員福利
四隊都開始軍備競賽,球迷才真正能享福
(不過感覺猴子要在觀眾人數再往上到8000也還真的有難度......)

S.C.

猴子一開始給球員薪資福利也沒這麼高,但漸漸把球迷養起來之後,球員薪資也逐漸成長,猴子算是正常的經營模式

不過其他今年三隊感覺上都還是靠富爸爸奧援,現階段就是要想辦法把餅做大讓球迷更多,期待明年的富邦能給球迷嶄新的感受,這樣子統一和中信就會很有危機感要把球迷這塊做好。

JohnnyY

其實也要看母企業對於球隊的心態吧,
統一對職棒覺得是社會責任,慈善事業,
球員待遇不差,球迷多少沒差,
所以林志祥事件統一就有自己的處理方式,
LM就把職棒當娛樂事業經營,球迷多寡收入相對重要,
剩下兩支球隊都屬新接手的團隊,還沒找到球隊的定位吧

S.C.

台灣經營職棒幫母企業洗形象是目的,但別忘了職棒也是事業體,所以還是得興利,定位錯誤就很危險。

King Chen

我特別看了一下日期,確定是2017沒錯,我很訝異現在還會出現這個文章。

另外,兄弟是一個財團,洪家兄弟互相有交叉持股,並不是只有兄弟飯店而已,他們的財力並不亞於當年的味全,只是他們很低調,很多年前就有人提過了。

S.C.

不知您訝異的點在那?
洪家的財力再怎麼比,在現在職棒而言還比Lamigo慘,而且虧了10億,報導也寫到他們都是賣地養球隊,錢鬥時代來臨自然要退場。

King Chen

兄弟集團的財力比辣米糕慘?呵呵

11/2一則標題為:中職/洪騰勝對現況失望 球員加薪無方不利中職,其內容精華如下:

談到台灣職棒經營方向,洪騰勝認為要有階段性,尤其是球員的薪水更要循序漸進,漫無方向的大幅拉抬,在相關收入無法大量加值的情況下,只會加重球團的負擔,也無法吸引外面的企業進來,對中職的發展是受限的。

他認為,職棒與聯盟的經營要有專業經理人投入,想辦法擴大職棒市場與商機,職棒才能長久 下去。

很多球迷不認同這位職棒之父的看法,拿出過去共體時艱、零簽三萬、知足常樂 多貪則憂這些對於兄弟苛扣球員的形容詞去批評,但以兄弟這樣的微型企業一年可接受的虧損就只有4000-5000萬,球員薪資高漲虧損拉到1億以上自然受不了才轉賣,加上球場要投資硬體設施等,現在職棒經營成本之高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兄弟飯店現在專心做名人堂保留台灣棒球文化歷史,也算是正確的轉型。

請繼續往下閱讀

▲職棒之父-洪騰勝(取自:2017台北藝術節)

職棒之父的觀點?

洪老先生的觀點就跟我們工作的資方老闆一樣,你要領多少薪水要看看你為公司貢獻多少產值,這點可能有人會酸,台灣老闆都拿香蕉餵人材,但職棒圈有別於其他行業,大環境並沒有太大的改善之下,今年職棒28年進場人數又比去年更下滑,更證明我論述的大環境並沒有變好是不爭的事實,可是球團為了面子,加上經紀人的炒作薪水一年比一年還要高,比起一般小老百姓薪資倒退,真的是天壤之別,這就等於是球團的收入可能還沒辦法支應球員一整年的薪水,如果沒有母企業的挹注,這個職棒球隊可能就這樣倒了,這也為什麼近幾年中職幾個球團接連換老闆的最大因素(老闆撐不下去)。

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你說虧損拿來做廣告如何?很抱歉坦白講因為台灣看職棒的人口大概只有2300萬的10分之1左右,這個估計是進場人數總量在加成得出,說真的影響力非常有限,對於企業一年花1-2億投資職棒,真的帶來的效益可能遠不如辦些公益活動、請名人代言來得實際,畢竟老闆花錢就是要看到效果,所以真的敢經營職棒的企業都是要對於棒球有絕對的熱情才能經營的長長久久。

現在高薪真的對職棒有幫助嗎?

球員拿到高薪之後,球團就得為了籌措薪水傷腦筋

最快的方法就是漲票價,近幾年票價高漲球迷應該感受最深,尤其熱區一張票就要500元,愛它就得付出更多代價,連沒有椅子的外野都可以賣到250元,總冠軍賽更飆到1680元的新高,反映到票房上也只有長期耕耘桃園的Lamigo有成長,其餘球團今年都是衰退,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球團提升的票價但連帶的球場硬體設備和服務品質是否有跟著提升,再來是周邊活動有沒有真的讓球迷感受到附加價值,如果沒有漲價就是嚇跑球迷而已

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者為了付薪水排擠其他預算,例如:行政人員薪資

大家知道嗎?擔任中職球團的行政人員或許是許多人眼中的夢幻工作,但如果沒有強大的熱情去支撐可是會死人的,球季期間一天早上9點開始上班到球賽結束10點好了,平均一天工作是超過12個小時都是家常便飯,星期一球員休兵,行政人員還是要上班,可不是球員休息,行政人員就休息,至於待遇如何大概落在 26K-37K這個區間,依球團而異,不過聽說某個富爸爸球團對底下的行政人員就還蠻苛扣。

也就是說行政人員的薪資待遇差,而且一個人當好幾個人用也不用意多請幾個人這都是職棒球團因為球員薪資高衍生出來的問題。

不過在Lamigo的示範作用下,過去很捨不得花的行銷預算近幾年來也是有在撒錢辦活動,算是職棒良善發展的指標。

何謂叫健康的循環?

先讓球迷爽→再讓球隊爽→球迷球隊一起爽→樓上包廂的人也爽

1.先讓球迷爽

職棒球團草創初期是根本沒什麼球迷,Lamigo一開始也是慘兮兮,但是就是要讓球迷感到看球賽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是一件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事情,久而久之變成習慣願意掏出大把鈔票進場、買周邊形成經濟規模。

2.再讓球隊爽

有了球迷基礎,自然有收入,經營好收入增加就得回饋球員,給球員加薪,提升球員的薪資福利水平。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