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後都會有源源不絕的想法跟靈感,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
1.關於技術上的突破跟穩定(這段不是要炮誰,請年輕選手耐心看完)
這陣子常常跟許多資深選手聊天,聽到一些人感受到現在的年輕選手的忍受挫折能力似乎不如以往,具體一點說來說就是假設今天有位選手想要花一整個晚上來把rewind動作練好或是接Q,但在那個晚上做不出來,就開始愁眉苦臉、懷疑人生、懷疑全世界,然後下次練習就沒看到他在積極練這個動作。但本來就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在一個晚上就練會一個動作(簡單定義一下練會=10個上8個定延伸或Q),這時候這些選手就會開始跟其他資深選手或教練抱怨動作練不會,或是是不是自己不適合現在練這個動作。
訓練的過程中受挫難免,但時間推回到現在資深選手還剛在練這些動作的時候,大概往前推六年好了,那時候的技術還尚未普遍,如果現在的國手標準是要三個大動作Q的話,當時只要一個Q兩個延伸就能考進。換言之就是現在的資深選手以及一些年輕選手因為技術上的突破還有經驗的傳承,能夠穩定操作難度動作的人越來越多,這時候其實對於正要跨出嘗試翻上系列大動作的選手來說,是個無形的壓力,看著周遭的隊友學長姐們似乎不費太多力就能穩定操作的技巧,明明自己也練了不少時間、堆了不少次數跟做了不少體能,但怎麼就是跟不上?
這個演進過程是個不可複製的情況,五六年前的技術動作沒有這麼普及的時候,這些當時還年輕的資深選手與教練花了很多時間看影片、討論、研究、互相切磋甚至討教國外高手,最後得到現在的技術能力,並有效的教會周遭一起拼鬥的夥伴。而現在的年輕選手並未經歷到這個過程,從他們練啦啦隊到現在看rewind、倒拔、hand hand都不太會有點驚訝的感覺,他們更不能體會十幾年前的大專盃做個toss延伸就拍拍手,做個full up就全場歡呼的狀況,扯遠了,我要說的是現在有些年輕選手沒有經歷到大家在技術突破前的那段很長的瓶頸,大部分都只看到現在大家的好身手,而資深選手過去努力的一面不會有太多人知道,其實大家都是苦過來的,或許少數人能一飛登天,但大部分的選手都還是會經歷到很長的努力→受挫→再努力→再受挫最後才成功的一個過程。
這邊不是要批評現在年輕選手不努力或是偷懶,我是想要試著用我的角度分析現在的狀況給大家參考,希望有看到這篇文的年輕選手能夠思考一下關於耐心研究、認真練習來突破技術的過程,最後補充一下,沒天分如我,standing full從2010年修好後空翻之後開始學,直到2014年底全國賽才第一次敢在比賽操作,我真的是沒聽過有誰比我更沒天分,一個動作熬了四、五年才出來,但至少因為我堅持,所以我等到成功的那天,問問自己堅持了嗎?如果堅持了還不成功,那請問你有找對方法嗎?你的堅持能持續多久?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三年?我要告訴大家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堅持從來就不是一段時間,而是一個態度,
因為你堅持,所以你會去找到更好的方法
因為你堅持,所以你會持續不斷的練習
因為你堅持,所以你會鼓勵周遭的人跟你一起努力
因為你堅持,所以有一天你會有所收穫
希望這段能夠激勵或是點醒一些選手,一起共勉。
2.比賽的意義?名次?全上?
賽後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一名只有一個人人都想拿,但全上人人都可以有機會做到,身為選手就是要努力全上,身為教練就是要讓選手全上後能夠有個實至名歸的獎盃。有時候沒有全上但拿了個不錯的名次,有時候全上了很開心但名次不盡理想,掉光沒名次理所當然,全上第一名不敢想像,比賽狀況百百種,怎麼樣去做好調整來接受這些賽後既定的事實?
我認為每次的比賽都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是展現自己現階段的能力跟達到這個階段的目標,另一方面是經由準備賽事的過程讓自己在這段時間有所進步,前者是大家看到的,後者是自己得到的,現在假設一個情況,有一個隊伍為了這個比賽準備了三個月,三個月期間每個隊員都有非常大幅度的進步,賽前也全上了好幾次,但很不幸的比賽當下掉了兩個平常不會掉的技巧,請問他們失敗了嗎?
Dennis L
「有輸過,沒怕過」講得太好了,筆記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