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四屆夏季奧運會(2004雅典、2008北京、2012倫敦、2016里約),期間經過了2006杜林、2010溫哥華、2014索契三屆冬季奧運,已追著奧運跑十多年,但因為對於冬季運動項目不熟悉、又怕冷,對於參與冬奧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即使2018年就在鄰近的國家韓國平昌舉辦,我也只是試著報名看看國際志工徵選,當在第一階段即被通知拒絕後,就將參與下次奧運的計畫全部轉往2020東京奧運了。
距離平昌冬奧開幕前半年,因協助奧運人協會的成立,認識了一些早年曾代表台灣參與冬季奧運的前輩,讓我對於冬季運動有了多一點的認識;加上2011年曾受奧會指派前往哈薩克亞洲冬季運動會,擔任代表隊行政秘書(打雜工),想說這次難得冬奧舉辦城市這麼近,比賽又在過年前後工作比較不忙的時期,何不就來安排一趟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觀光體驗行呢!
要去看奧運,首要當然就是買門票,因已接近開幕日,許多熱門賽事的門票不是太貴就是賣完。冬季奧運的項目分為雪上與冰上兩大類,雪類的比賽都在戶外,觀眾必須忍受天寒地凍,相對票價就便宜好買;冰類運動則在室內場館進行,因有空調溫度控制,跟看一般夏季的運動賽事差別不大,票價相對貴且比較搶手,尤其花式划冰與冰球比賽。
因上回亞洲冬季運動會我負責的是冰上運動,雖然只是亞運等級的賽事,但各式的冰上運動至少還看過;所以這次的平昌冬奧就想把重點放在體驗雪類賽事,因過年期間還是得在家團聚,與一位韓國通的學弟討論後,決定在開工日初六2/21出發,待到冬奧2/25閉幕後再回台。相較於前幾屆夏季奧運都從開幕待到閉幕,這次算是個快閃的體驗行程。
由於前幾階段的門票預售不如預期,剩餘的票都已開放網路直接訂購(一般奧運門票在初期,網路購票只限當地人,非主辦國居民須透過各國門票代理商申購;後期才會將剩餘的票上網並開放給全球愛好者購買)。在2017年11月時,上官方售票網查詢時,還有不少便宜門票選擇,想說不急著買;哪知後來南北韓共同參賽的議題炒熱了冬奧的氛圍,等到1月份想要購票時,很多原先設定的場地都賣完了,幸好透過Fan to Fan的resale系統,接收了一張2/25 兩萬韓元的四人雪車票(約台幣540元);另從官網買了一張2/24七萬韓元的越野滑雪票。帶著兩張冬奧門票(確定不至於在現場不得其門而入),與一顆輕鬆觀摩的心情,準備去認識冬季奧運,認識韓國這個跟台不太友好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