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自前年起因工作關係接觸到超級馬拉松運動,
當時的我跟多數人一樣對此運動完全不瞭解,
這個運動到底跟馬拉松有什麼不同?超級到底是有多厲害啊?
直到去年才開始認真地去觀察和體會這項運動的魅力及思考其商業價值。
超級馬拉松(以下簡稱超馬),顧名思義是比馬拉松還要更進化的一種運動,
超馬賽可分為定時、定距的兩種賽制(還有其他種分法,但在此不是要介紹此運動),
定時如6小時、12小時、24小時、48小時及更多日的賽事,
定距如50公里、100公里、100英哩 甚至是 1000英哩等。
上述都屬於正規賽的部分,
而非正規賽的,
就像是極地馬拉松好手林義傑及陳彥博所參加的賽事等,
都屬於非正規賽。
話說回頭我要談的是贊助行為,
多數快速消費品廠商在看超級馬拉松運動時,
第一個直覺是運動人口太少(每場比賽都幾十人、幾百人,頂多上千人...),
接下來是比賽時間太長(搞一下就要十幾個小時耶)、活動現場無法聚焦(參賽者少,觀眾又不願意等那麼久...根本沒有人要看啊)等感覺。
但就我個人觀察發現,
從事超級馬拉松的跑者們,
多數成為了一般路跑及馬拉松跑者的意見領袖。
大家往往都在關注著這些超馬選手,
他們穿哪雙鞋?他們喝哪些補給品?他們訓練課表怎麼安排?他們都參加哪些賽事?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被其他跑者來學習著。
另外,
這些超馬跑者多數都是路跑俱樂部中的佼佼者,
而現在市場上面可以發現很多路跑俱樂部都出來舉辦賽事,
這些超馬選手也成為領導者或者是活動代言人一般,
被推上了檯面。
因此,
當很多大企業或中小企業對路跑及馬拉松賽投入大量資源時,
是不是應該去思索以『擒賊先擒王』的想法,
用相對小量的資源來贊助這些超馬選手及賽事呢?
或許得到的效益遠超過於大家的想像喔!
下一集:將淺談超馬賽中贊助正規賽及非正規賽的方式及效益
(歡迎大家繼續聽阿肥來喇賽)
↑ 香港知名傳統藥油似乎嗅到了商機,跨海來台贊助超馬賽 (圖為:2014台北超馬嘉年華現場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