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 Kiermaier又受傷了。
在光芒費城人系列戰的最後一場比賽,Kiermaier在一局下半上場打擊,打出一支游擊後方的飛球安打,左外野手第一時間沒有處理好,讓Kiermaier決定衝二壘,卻在撲壘時造成右手拇指受傷。拚勁偷到了一個壘包,代價是動手術、缺陣八到十三周左右。
當時比賽才剛開始,很明顯地沒有必須衝二壘的必要。但是,他是Kiermaier,我們已經看過他做相同的事好多次了——趁著外野手準備回傳時試圖多推進一個壘包,這幾乎可以說是Kiermaier的一個招牌,這就是他的拚勁。
但是,Kiermaier這一撲,直接撲進了傷兵名單。而且,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個球季,Kiermaier因為類似的hustle play而缺席大量比賽,我們來看一下過去兩年的受傷原因和傷勢:
2017年:打擊擊出內野高彈跳,滑進一壘時造成髖部骨折▼
2016年:防守時飛撲接球,造成左手骨折▼
這三次傷勢的背後原因其實都一樣:就是Kiermaier想要拚,但是都拚過頭了(好聽的說法),最終目標都沒有達到,卻付出慘痛代價。
我很喜歡Kiermaier的拚勁,可是,拚勁和受傷就只有那麼一線之隔。
說到底,健康才是球員最重要的資產。Kiermaier連續三個球季因為不全然必要的play而缺席數十場比賽,我覺得很不值得,畢竟Kiermaier在球場上能更帶來許多貢獻:金手套級的防守總是讓人放心;雖然開季打擊低迷,但是手感也慢慢的在好轉。但是進到傷兵名單後,這些都不用提了。
很多時候,棒球比賽就是結果論。如果Kiermaier沒有受傷,大家就會稱讚他的拚勁;如今他將缺席好一陣子,許多人開始拿他的傷史出來攻擊。或者,運動有時候就是個印象分數,有些球員衝二壘是莽撞,有些就是有衝勁,各自解讀。
看看社群網站上的留言吧。光芒在IG發布了消息之後,有些留言比較正面(「Kiermaier會受傷是因為他投入150%在比賽」),有些就比較酸(「又受傷了?噓」)。換個角度看,也可以看出球迷對於Kiermaier的期待,畢竟現階段他就是光芒野手裡的招牌,少了他,真的差很多,這也再度反映出他不太選擇的拚勁有多傷。
回到前幾天的那個play,或許可以用幾個說法來解釋衝二壘的決定:可能是因為自己開季打擊低迷,因此上壘後更想積極跑壘;或者,因為球隊陷入低潮,所以希望用拚勁激勵團隊士氣;又或者,他就是想拚。但是,有了前兩季的慘痛經驗之後,他應該要更小心、更聰明去做選擇:有時候可以試試看,但有時候寧願保守一點。球團和球迷都寧願少一個壘包、或少一分,也不要兩個月都看不到他在出賽名單上。
還有,Kiermaier應該要在比賽細節裡更謹慎地保護自己。例如,那個play是不是應該滑壘?至少風險會比撲壘來的低。在經過好幾次類似的經驗後,Kiermaier應該要學到教訓、更留意這些小細節,否則未來可能還會有第四次、甚至第五次,如果真的不幸發生,那也很難繼續用拚勁來替他緩頰。
接下來,我們也就只能希望Kiermaier能夠早日歸隊。還記得去年他傷癒復出後,打出了一波打擊高峰,希望幾個星期後能看到相同的劇情重演。
井川慶
3連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