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教練給不健身瘦子的一封信

肥胖可以說是萬惡疾病的開端,從代謝症候群進一步衍生成高血壓、高血脂以及糖尿病,肥胖不僅導致外表豐腴的體態更造成身體的疾病,而現今社會追求第一印象之時,女孩子可能為了纖細苗條的身材每天吃水煮餐。...

肥胖可以說是萬惡疾病的開端,從代謝症候群進一步衍生成高血壓、高血脂以及糖尿病,肥胖不僅導致外表豐腴的體態更造成身體的疾病,而現今社會追求第一印象之時,女孩子可能為了纖細苗條的身材每天吃水煮餐。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扭曲的觀念使人們一昧地追求較低的體重,但並不是說體重低是壞事,而是追求體重機的數字前,是否體重可以代表一切呢?肥胖可以是一種警惕,讓人產生危機意識,但纖瘦的人就代表健康嗎?

根據報導指出,瘦子也會有三高和高體脂,可以說是一種看不見的肥胖[ 隱形肥胖 ],外表纖瘦體脂肪卻偏高的人多數是因為肌肉量不足,這種人雖外表令人稱羨但肌肉量太低反而是暗藏著危險警訊。

下圖顯示BMI與所有原因死亡率相對風險的比較,國民健康署建議我國成人BMI應維持在18.5~24(kg/m2)之間,此範圍死亡率是相對較低的,而由圖可知肥胖者其死亡率相對風險也越高,常被忽略的是小於18.5的瘦子,其死亡率相對風險也是提高的,所以在追求越輕的體重前,不如重視我們身上的肌肉量及脂肪量。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1999-2000)超過60歲的長者,BMI若小於18.5,死亡率較正常體位者「高出5成」顛覆了人們過胖才易致死的觀念,其原因來自「肌少症」,肌肉成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想要瞭解自己本身的肌肉量時,可藉由身體組成分析儀(Inbody)或是雙光子能量X光吸收儀(DEXA),此兩種機器皆可測身體的體脂肪與肌肉量,藉以得知自身的健康情況。

現在已有許多研究指出,重量訓練(無氧運動)能增加肌肉量,並且對於減肥的效果比有氧運動來的有效,肌肉量越高,基礎代謝量也會越高,對於減肥是一大益處,並且在經由重量訓練之後,肌肉搶奪能源的能力比脂肪還強,這樣的資源分配使得肌肉成為既得利益者。

重量訓練並非健美先生的專利,應是不分年齡的一項運動,不僅可以提升肌力,對於健康更是一大福祉。重量訓練對體型偏瘦的人初期變化很明顯,身體線條很快就會出現,但後期增加肌肉量的速度會相對趨緩,明白此一趨勢後也就無需氣餒或誤認為肌肉量可輕易達到健美先生程度。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建議剛接觸健身的新手,起初使用的重量不宜過重,且沒嘗試過的動作最好能有專業的教練在旁指導,以免健身變傷身。

一個人的外表是胖是瘦並不能拿來當作健康的指標,應定期身體檢查、規律運動、飲食調整來永保健康。人們常常等到年老拿柺杖時才後悔,年輕時應該要存夠肌肉量,健身並非只為了迎來壯碩的體態,更是為了迎來健康的人生。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