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馬還是輸了,又是輸給那一位統治東區多年的霸主,經過了七場血戰,站在溜馬的立場,LeBron James 宛如大魔王一般,各項技能接近全滿,體力又無極限,每當覺得這場 LeBron James 的表現已經夠好了,他在下一場的表現又會更突出,當然,單純就數據而言,LeBron James 還是會有一個極限,而全員皆兵的溜馬加上一個火力全開的 Victor Oladipo 是可以拿下對手,不過,前提是騎士軍團的其他成員沒有發揮,可惜 Game 7 這點沒有做好。
此系列賽,溜馬原則上這就是八人輪換,第九人 Trevor Booker 上場時間約 10 分鐘上下,而騎士的調度非常不固定,有可能前一場極端不受重用,下一場則委以重任,不變的就是 LeBron James 整個系列賽整場開啟「全力模式」,每每繳出接近大三元的誇張數據,以下是 LeBron James 這七場的數據:
| 得分 | 籃板 | 助攻 | 隊友得分 ≧ 10 | 勝負結果 |
Game 1 | 24 | 10 | 12 | 2 位 | 溜馬勝 |
Game 2 | 46 | 12 | 5 | 2 位 | 騎士勝 |
Game 3 | 28 | 12 | 8 | 2 位 | 溜馬勝 |
Game 4 | 32 | 13 | 7 | 3 位 | 騎士勝 |
Game 5 | 44 | 10 | 8 | 2 位 | 騎士勝 |
Game 6 | 22 | 5 | 7 | 2 位 | 溜馬勝 |
Game 7 | 45 | 9 | 7 | 4 位 | 騎士勝 |
特別提一下 Game 6 的 LeBron James 僅上了 31 分鐘,原因當然是第三節打完騎士已大幅落後 25 分,只好留力打 Game 7;上表可看出 LeBron James 籃板每場約 10 次上下,助攻近 10 次,如果騎士想獲勝,得分需 30+ 輔以騎士其他人的火力支援(Game 4),如果沒有火力支援,得分須提升至 40+(Game 2、5),完美狀態當然是 40+,隊友搶分也不手軟(Game 7)。
這七場裡,Kevin Love 四場拿下雙位數得分,J.R. Smith 與 Kyle Korver 這兩位三分箭頭各三場,George Hill 兩場,且七場下來無一人可曾上看 20 分,這種火力輸出可看出迄今的騎士至少進攻端尚未捏合成一個整體;但這種配置的騎士打堅壁清野的防守戰又有點困難,誰是鎖?加上防守沒體系,從教練團到隊友群看來看去好像都找不到那個人…最後,僅能靠開啟「全力模式」的 LeBron James,再看看其他人上場後間歇性表現,看誰能忽然在該場竄起扛起重任。
溜馬與騎士,Victor Oladipo 與 LeBron James 只要不在場上,兩隊的層級皆有所下降,畢竟皆為「單核」球隊,這也是現在的騎士能否衝出東區最大的隱憂,不過這段話不是貶低溜馬除了 Victor Oladipo 以外的其他人,因為沒有他們,溜馬甚至無法有 Game 7。
Victor Oladipo 是球隊當仁不讓的 go-to guy,但這個核心是 All-star 等級,與對面的史詩級還是有差,這差距就需要靠其他人來弭平了。
Victor Oladipo 前五場是一個階段,後兩場跨過門檻後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以下是 Victor Oladipo 的七場數據:
| 得分 | 籃板 | 助攻 | 隊友得分 ≧ 10 | 勝負結果 |
Game 1 | 32 | 6 | 4 | 3 位 | 溜馬勝 |
Game 2 | 22 | 3 | 6 | 3 位 | 騎士勝 |
Game 3 | 18 | 6 | 7 | 2 位 | 溜馬勝 |
Game 4 | 17 | 6 | 5 | 6 位 | 騎士勝 |
Game 5 | 12 | 12 | 4 | 4 位 | 騎士勝 |
Game 6 | 28 | 13 | 10 | 6 位 | 溜馬勝 |
Game 7 | 30 | 12 | 6 | 3 位 | 騎士勝 |
考爾
Nice se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