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年度最佳新人吧!這沒什麼好爭的。在拉斯維加斯的夏季聯賽,球迷對於湖人控球 Lonzo Ball 詭異的投籃姿勢印象深刻,Markelle Fultz 神秘的肩膀傷勢,與球團之間的藏有什麼祕密?當然,還有 Ben Simmons 以全方位的表現,打出媲美前輩的歷史數據與戰績,甚至掀起一波定義「菜鳥」的論戰。
今年的新人(是的,包含 Simmons)幾乎整個賽季都充滿他們的話題,且這股熱潮並沒有在例行賽結束。季後賽 Jayson Tatum 的連續得分與塞爾提克的好表現,繼續佔據版面;Simmons 首輪大三元的演出同樣讓人驚奇,成為 Magic Johnson 後首位在季後賽達成大三元的菜鳥,第二輪碰上塞爾提克被徹底針對時,人們開始討論他的外線能力;Mitchell 在生涯前七場季後賽,都攻下 20 分,且 11 場比賽有 9 場得分破 20。三人都在季後賽取得勝利,都突破第一輪且扮演主要核心角色,過往的經驗法則告訴我們,季後賽要靠沙場老將,但這群菜鳥顛覆理論。
從 1983-84 球季,季後賽擴增至 16 隊後,在本季之前幾乎沒能看見兩名以上的菜鳥,能在季後賽打完第二輪,繳出平均 15 分以上的表現。今年就有三人,我們回顧一下這幾年菜鳥在季後賽的表現,去年老鷹的 Taurean Prince 平均 11.2 分,再前一年 Myles Turner(10.3 分)、Justin Anderson(9.4 分),另外籃網的 Bojan Bogdanovic 則是 10.3 分。上述球員都不曾闖過第一輪,且扮演的角色也遠不如今年的三巨頭新人。
儘管爵士已經遭到淘汰,Mitchell 仍是隊伍中不可忽視的閃耀之星,鮮少有球員能在新秀年具有他的影響力。歷史上,菜鳥球季可以打兩輪以上的賽事,且平均得分比 Mitchell 更高的,只有 Kareem Abdul-Jabbar、Wilt Chamberlain、George Mikan、Elgin Baylor 這些上古神獸。換言之,我們可以說,這近 50 年的時間,很少有菜鳥比 Mitchell 還要更猛。
第一輪對上雷霆,Mitchell 多次對位 Russell Westbrook,雙方有差不多的得分貢獻,前者 171 分、後者 176 分,但 Mitchell 擁有比 MVP 球員更亮眼的投籃命中率,並且時常在攻守轉換時,給予對手痛擊。在季後賽,Mitchell 迅速吸收經驗,一場接著一場學習,防守逐漸適應對手,在第六戰繳出單場 38 分。
第二輪,火箭輕鬆淘汰爵士,但 Mitchell 仍就是難解的頭疼角色。平均得分超過 20 分,第五戰第三節更是 22 分進帳,若沒有 Chris Paul 關門的神威表現,系列賽或許得打到第六、七戰。Gordon Hayward 於自由市場投奔波士頓塞爾提克後,Mitchell 獲得大量機會開始嶄露頭角,隨著 Hayward、Kyrie Irving 接連因傷病倒下,Mitchell 反倒的季後賽之路,反倒走的比前輩們還要遠。
此外,塞爾提克的新人前鋒 Tatum,表現彷彿是 30 歲老將,而非 20 歲的年輕球員。上場時間高達 35.2 分鐘,從與公鹿的 Game 6 開始,連續七場比賽得分突破 20 分,與 76人系列第一戰上場 40 分鐘,出手 16 次攻下 28 分。
Tatum 與 Mitchell 兩人和 Simmons 呈現鮮明對比,Simmons 是第三名在季後賽平均 15 分以上的新人,不過並非球隊的主力得分手,沒有投籃能力,這他自己也知道,所以通常選擇不出手。儘管沒有前兩人的得分火力,Simmons 卻是 76人的靈魂。第一輪與熱火的系列,Simmons 平均 18.2 分 10.6 籃板 9 助攻,幫助球隊輕取對手,但當塞爾提克拿出高規格的防守待遇,被迫 Simmons 停留在不熟悉、無法出手的位置, 76人的進攻陷入死機。
既使第二輪遭到全面封鎖,Simmons 菜鳥年季後賽數據仍舊可怕,平均 16.3 分 9.4 籃板 7.7 助攻,是 Magic Johnson、Chris Webber 之後,唯一能達成 15-7-7 的季後賽菜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