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8/06/11

從俱樂部到學校,從沖繩走向世界-首位沖繩職業足球員石川研的挑戰

距離沖繩那霸機場不到15分鐘的車程,有一所名為「KBC學園-未來高等學校」的高中。這所高校設立的足球部於2016年成立,目前有25名部員。創部時只有10人,比賽都只能由10人出賽對戰11人。指導者是沖...

作者:sportspon

距離沖繩那霸機場不到15分鐘的車程,有一所名為「KBC學園-未來高等學校」的高中。這所高校設立的足球部於2016年成立,目前有25名部員。創部時只有10人,比賽都只能由10人出賽對戰11人。指導者是沖繩出身、第一位挑戰J聯盟的足球員,選手時期效力過名古屋八鯨、仙台、水戶和千葉,退役後曾在各職業隊青訓/一線隊擔任指導者的石川研。

 

請繼續往下閱讀
KBC未來沖繩高校足球部

 

對於這個成立不到兩年的高校足球部,石川研的目標是,「日本一」。

 

請繼續往下閱讀

足球員的夢想舞台-關於90年代的J聯盟、作為職業選手最重要的事

 

「你好,我是KBC的石川研,請多指教。」

石川研
攝影/彭善豪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我的印象裡面,日本足球界的教練個性,大概有幾種類型-嚴肅、不怒而威、豪爽、開朗。但都會讓人有種「最好別讓他發怒」的感覺。石川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冷靜細心。乍看下比較像是助理教練。我想到剛在英格蘭超級聯賽倫敦勁旅兵工廠(Arsenal)結束長達22年執教生涯,監持自己一套戰術哲學,總是被球迷稱為「教授」的溫格(Arsène Wenger)。當然,不論執教功力或經驗,一位剛到高中擔任監督,另一位是英超一代名帥,完全是不同等級。但那一瞬間我好像看到兩人相似的氣質。有趣的是,石川研效力名古屋時期,曾被年輕的溫格帶領過兩年。

 

「同學們很喜歡問石川監督溫格的事情,還有他以前在J聯盟守門的經驗。」

 

石川有時會和球員們聊聊過去當選手時的回憶,特別是1993年的J聯盟-日本足球職業化正式揭幕的那一年。

 

「J聯盟開幕(1993)年的第一場比賽是讀賣川崎對橫濱水手,接著就是名古屋對鹿島。那時我還沒機會上場,在場邊也能感受到全場沸騰的氣氛,衝擊很大。」

 

過去,石川是守門員,守門員和其他位置的選手不同,其他位置的後備選手,可能會因為賽季的體力調配問題,獲得少數上場機會,若能把握表現,還有與主力競爭先發出場的可能。但守門員的變數很少,除非是主力受傷,或是球隊處在盃賽/聯賽的多線賽事期,替補守門員上場沒有什麼先發機會。剛到名古屋的前兩年,石川幾乎都在板凳席度日。1995年的天皇杯準決賽,當時的監督溫格,決定輪換陣容,安排石川擔任先發。

 

「那是我第一次擔任重要賽事的先發門將,球隊最後以5:1擊敗鹿島鹿角,那年球隊一路贏到決賽拿下獎盃。對我來說,這天是我這輩子最難忘的比賽,若沒有這次先發,我可能沒有當職業球員的信心。」

 

不管是90年代的J聯盟生活,還是在板凳席上等待機會的心歷路程,這些都成為石川在KBC教導球員的重要累積。另外,經歷過日本足球從JSL業餘聯盟到J-League職業聯賽時期的石川,認為日本球員最大的轉變,是「身為職業選手」的自我意識。

 

「以前JSL時期的球員,可能會上午練習後喝酒,接著參加下午練習,然後晚上繼續喝。到了J聯盟時期,球員知道自己的工作是踢球,為了給觀眾看到好的表現,不管是飲食還是生活習慣上,都必須節制控管,甚至轉化成能提升競技表現水準的形式。」

 

如今,石川也和許多指導者一樣,會固定舉辦運動員飲食的講座,找營養師來跟學員、家長解說運動員需要注意的營養與飲食習慣。

 

「2002年世界杯後,日本球員的技術與觀念都有很大的進步。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作為職業足球員」的自我意識提升,若沒有這項進步,技術與觀念的提升也不會在比賽中呈現出來。」

 

 

從選手到指導者,職業青訓到學校社團

攝影/彭善豪

 

石川在1996年球季結束後離開名古屋,先後效力過仙台(1997-2000)、水戶(2001-2002)兩支J2球隊6個球季,03年再度與J1球隊簽約,這次來到市原千葉JEF聯隊,剛好也是前南斯拉夫傳奇教練奧西姆(Osim)來到日本展開教職的第一年。

 

「我的職業生涯很幸運,能遇上兩位厲害的歐洲教練,奧西姆和溫格不同,他對足球充滿了熱情,因此表達方式也激動許多,當時選手只要一看到他,馬上變得戰戰兢兢,即便我們都聽不太懂他的外語,還是全神貫注地聽他講話。」石川邊笑邊講著這段往事。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