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英國倫敦的橢圓板球場( Kia Oval cricket grounds)也發出聲明:要在2020年全面實現「零塑膠」的標。該球場以環保杯取代之前銷售的塑膠杯,並安裝了20個免費的飲水機和水龍頭,同時提供2萬個限量版、可重複使用飲料瓶。從本賽季起,橢圓板球場已經開始禁用塑膠吸管,並推出了可用作堆肥(混合肥料)的咖啡杯,場內的商店也逐步止使用塑膠袋。
3、足球:禁用一次性塑膠製品 採用海洋廢棄物球衣

英國托特納熱刺隊宣布,下一賽季啟用的新體育場將實施一次性塑膠製品禁令。照片取自維基百科。
英格蘭的托特納熱刺隊(Tottenham Hotspur)儘管恐怕與今年的英超聯賽冠軍無緣,但他們在塑膠垃圾問題上始終是冠軍角色。今年4月,該隊宣布下一賽季啟用的新體育場將實施一次性塑膠製品禁令,其中包括禁用塑膠吸管、塑膠攪拌棒、塑膠餐具以及包在這些用品上的一次性塑膠包裝。
在美國,愛迪達(Adidas )和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Major League Soccer)推出了Parley Ocean Plastic布料(由海洋塑膠垃圾回收製成的纖維布料)織成的系列運動服裝,在世界地球日那個週末的比賽中,23個球隊的全體球員都穿起了的Parley 2018特別版球衣。
4、橄欖球:英國推出球迷杯 可當紀念品或退押金

特維克納姆體育場。照片取自維基百科。
特維克納姆體育場(Twickenham)是英格蘭國家橄欖球隊的主場球場,它推出了一款可重複使用的球迷杯,取代容易破損的一次性杯子。
當顧客購買第一杯飲品時,他們需要額外支付1英鎊押金。在一天賽事結束後,球迷可留下杯子當紀念品,或選擇退還給吧台、取回押金。
在此之前,一場國際性比賽大約供應6萬6244公升啤酒,這也意味著會有14萬個一次性塑膠杯被丟棄。
5、田徑:倫敦馬拉松 挑戰塑膠瓶罐垃圾

倫敦馬拉松今年採取採用可堆肥回收的杯子,以減少塑膠廢棄物。路透社照片,取自聯合國環境署網站。
今年的倫敦馬拉松賽是有史以來最火熱,也是最獨一無二的,因為舉辦方嘗試推行可堆肥的杯子來減少一次性塑膠瓶罐使用,以杜絕往年賽後塑膠瓶罐散落滿地的現象。
大會在沿線的三個飲水站放置了約9萬個杯子,此外,大會也為選手準備了76萬個可回收的塑膠瓶,比賽結束後,這些瓶罐將被回收利用,並追蹤杯子的使用情況。
6、黃金海岸:2018大英國協運動會 禁用氣球

澳洲黃金海岸。圖片來源:Wikimedia。
2018大英國協運動會(Commonwealth Games)4月間在澳洲黃金海岸舉行。為了保護當地環境以及周邊河川和海洋。大會禁止使用塑膠製成、填充氦氣的氣球,同時也鼓勵觀眾帶著自己的杯子,在場地周圍的飲水區加水飲用。
7、棒球:沒吸管也能喝飲料 白襪隊向塑膠吸管出擊

芝加哥白襪隊,第一支拒用塑膠吸管的大聯盟球隊。照片:Ken Lund via Flickr,取自聯合國環境署網站。
2018年4月,芝加哥白襪隊響應芝加哥水族館「拒絕塑膠吸管」(Shedd the Straw)倡議,成為第一支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吸管的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球隊。
白襪隊表示,實施這一項行動後,本賽季即減少了21.5萬支塑膠吸管。
8、游泳:從東京到舊金山 冒險家團隊泳入太平洋垃圾帶

勒孔特從東京游到舊金山,將游經太洋垃圾帶協助科學研究。(照片來源:Ben Lecomte)
8900公里的泳程無疑是世界最長距離的游泳。冒險家勒孔特(Ben Lecomte)以科學和永續為名,於2018年5月下旬出發,預計從日本東京游到美國舊金山。旅途中,他將穿越太平洋垃圾帶──這個世界上最大、最知名漂浮垃圾帶,它的面積相當於法國國土的3倍。
在長泳期間,他和後勤團隊將進行八項研究,內容涵蓋了塑膠污染、洋流和輻射等。團隊運用特製網(neuston net)和水體樣本,每天採集海洋微塑膠,幫助研究人員更加了解這些正在進入我們食物鏈的微小污染物。
9、潛水:阿聯潛水愛好者 深入海底清潔海床